血源募集愈加艱難 專家呼籲嚴格執行用血量限制
- byVic

讀後心得
專家呼籲醫院應實施「精準化輸血」,因應血量庫存告急的情況。隨著台灣高齡化與少子化,能捐血的年輕人減少,而用血的中高齡者增加。儘管台灣捐血率高,但供應仍無法滿足需求。專家指出,醫院應根據新指引改變輸血標準,以減少浪費,並強調需要加強醫師教育和監管。
專家呼籲,醫院應該落實「精準化輸血」。近年來,國內血液庫存經常出現緊張的情況,台灣血液基金會指出,隨著人口老化和少子化的趨勢,血源募得的困難度逐漸增加。目前捐血的年齡範圍為17到65歲,但能捐血的年輕人數量正在減少,而需要輸血的中高齡者數量則日益增加。
此外,醫院在用血方面存在浪費的情況,建議應該實行「精準化輸血」,以有限的血源來進行合理的管理。儘管台灣的捐血率在全球屬於最高水平,然而血液的供給仍無法滿足需求。專員表示,隨著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能夠捐血的年輕與中壯年人數逐漸減少,且年輕族群的捐血意願也正在下降。隨著高齡族群的增長,各式手術和癌症化療等用血需求也在增加,每逢周一,各醫院的血液庫存經常會降到安全水位以下。
專員回憶指出,近期其父親住院時,血紅素降至9g/dl,醫院就啟動了輸血,但他認為這樣的做法過於浪費。根據專家的建議,血紅素低於7g/dl再進行輸血會更加合理。作為家屬雖然尊重醫生的建議,但他仍呼籲醫院應推動精準輸血的實施。
三軍總醫院血庫中心主任提到,為了節流,各大醫院依循美國的外科輸血指導原則,將過去的標準由血紅素低於10即輸血,改為在低於7且出現症狀時才需輸血,這樣可以顯著減少用血量。同時也要求醫生在手術前先將病患的血紅素提升到10,否則在術中進行輸血不僅會造成浪費,還可能不利於病患的預後。但他坦言,許多醫生仍習慣過去的做法,看到血紅素降到10以下便會急於輸血,真正落實新的指導原則仍然面臨挑戰。醫院只能不斷對醫生進行教育,或在面臨血荒時嚴格執行用血量限制。
台灣輸血學會理事長表示,國內醫院僅有20%落實新的做法,甚至出現一些區域醫院的輸血率高於醫學中心的情況。他呼籲健保署應該公布各醫院的用血情況,並透過評鑑等行政手段,檢視與管理各類疾病的用血模式,以提升輸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