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橙田建築室:透過建築促進人與自然的連結
- byVic

讀後心得
橙田建築室研所自2001年成立以來,致力於創造與自然共生的「天人合一」生活環境。主持設計的羅耕甫,從心理學背景轉型為建築設計,強調建築與室內空間的和諧統一。他以陰陽與風水的概念,將自然元素融入設計,力求透過合理布局降低能耗,創造宜居空間。近期,他負責的台南安平港商場計畫《安平星鑽》更是將生態與建築完美融合,透過自然光與綠植,提供消費者獨特的購物體驗。面對未來,他計畫向公共建築發展,推動更具永續性的設計理念。
從心理學轉向建築設計,橙田建築室研所的羅耕甫致力於創造「天人合一」的生活環境,他以獨特的視角重新詮釋人與自然之間的關聯。
自2001年成立以來,橙田建築室研所在羅耕甫的帶領下,始終堅持一個理念:優質設計應從建築延伸至室內,實現內外空間的和諧統一。團隊也努力追求與自然共生的建築語彙,讓使用者能夠真實體會自然之美。他們採用極簡的手法,透過純粹的感知和創造力,去蕪存菁,以簡潔的形式呈現事物的本質。
關於我是如何轉型為室內設計師?我的背景相當特殊,我畢業於高雄醫學院心理系。大學時期因家庭變故而外出工作,因為我的繪畫能力不錯,接觸了一些設計案件,這樣便開啟了我的室內設計之路。在累積幾年經驗後,近二十年來,我開始專注於建築設計,將建築和室內空間結合,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設計作品。
你認為空間是人和環境之間的連結,那麼如何透過設計來達成這個目標呢?有別於亞洲繁華的室內裝修,我以陰陽與風水的概念,將自然的光影變化、樹木和水池的倒影融合於室內外空間,創造出天人合一的環境。無論是住宅、餐飲、辦公室或商場等空間布局,我考量了日照、風向及氣流等環境因素,通過設計減少人為的冷暖氣需求,創造適宜人居的活動場域,同時契合永續的理念。
今年讓我最引以為傲的項目是位於台南安平港附近的商業計畫《安平星鑽》,其中我設計了佔據最大面積的商場《佇月佇林》。在這座商場中,我打破傳統購物中心對空間的最大化耗能習慣,採用親生物的有機滲透式半月型建築設計,替代典型商辦空間,打造出矗立於森林中的活動場所。以自然為本,將對岸漁光島的自然生態滲透到內陸,在建築內外植入多達400棵台灣原生樹木、100棵臺南大量栽種樹種及多種不同的灌木群,創建豐富的綠地與森林環境,並通過天橋串聯不同的商業空間,讓人們在林中漫步時感受四季變化的多樣色彩。
為了提供生物更多的棲息空間,建築的入口降低了高度,讓漁光島的生物可以向內陸移動,並減少人造光源的使用。在通透的建築空間中引入大量自然光,展現時光流逝所帶來的光影變化,營造出有趣的購物與用餐環境。
設計中的景觀水池與簡約的懸浮挑板配合西南氣流流向,通過水池的冷空氣和牆體硬舖面聚積的熱氣交互作用,創造出持續的熱浮力效應,提升冷空氣的對流及淨化效率,有效降低大型商業空間的空調能源需求。安平星鑽計畫空間以土方不外運的方式提高新港路路段地基,保持基地的水土,並自然防範臨海地區的海嘯風險。
關於我的創意來源,我喜歡面對各種挑戰,在不同的基地環境中解決各種地形及環境問題,同時滿足業主的需求,提供更為永續的設計建議。在我近幾年的設計案中,往往面臨到工業污染、自然生態保護、容積限制等挑戰,我希望在設計中解決這些實行上的困難,創造出不僅適合人類活動的空間,同時重建基地本身的小型生態圈。
成就一個出色的室內設計項目有什麼秘訣?我認為核心就是回歸自然。在材料選擇、色彩搭配及空間佈局上,我盡量選擇自然環保認證的材料,減少裝飾耗材,將材料模組化以便未來直接使用。在室內裝飾上,我運用自然的圖騰和景觀增強空間的趣味性。
對我來說,2023-2024有著重要的意義,明年亦有新的設計或發展方向。2023年對我來說是一個重大轉變,事務所的人數增長,設計案件的複雜度和規模也提升,這對我及同仁都是新挑戰。經歷疫情逐漸穩定後,我們重新思考設計如何改變,創造更健康的建築。明年的計畫希望能嘗試更多公共建築,與其他事務所合作建設生態及永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