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害怕進食怕「越吃越拉」?運動飲料能補電解質?醫生揭示五大迷思真相
- byVic

讀後心得
近期全國腹瀉就診人數仍高,但對於腹瀉的處理方式,許多人存在誤解。臺中榮總大腸直腸科的陳志典醫師提醒,腹瀉並非單純的「排毒」,應及時就醫以防嚴重脫水和腸道損害。長時間禁食會延緩腸道修復,應適量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運動飲料雖可補充電解質,但高糖成分可能加劇腹瀉。自行服用止瀉藥風險高,可能延長感染。乳製品可能導致「暫時性乳糖不耐症」,應避免攝取。
近期全國腹瀉就診人數仍然偏高,民間經常有觀點認為出現腹瀉時應該禁食,否則可能會加重症狀,也有人認為腹瀉是排毒的過程,無需治療,或者自己服用止瀉藥即可。針對這些認知,專家指出,一些看似「正確」的處理方法實際上可能使腹瀉情況惡化。以下是五大常見的誤區,幫助大家更正確地應對腹瀉問題。
-
迷思1:腹瀉是「排毒」無須治療?
有些人認為腹瀉是身體自我排除有害物質的過程。然專家強調,持續的腹瀉可能會傷害腸胃道,甚至導致脫水及電解質失衡,影響心臟及腎臟功能。若腹瀉超過48小時,或伴隨發燒、血便、劇烈腹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
迷思2:要禁食讓腸胃休息?
許多人相信腹瀉期間需完全禁食以讓腸胃休息,這實際上會延緩腸道的修復。適當進食與補充營養和水分對恢復是有幫助的。避免油膩、辛辣與乳製品等刺激性食物,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白飯、稀飯、白吐司或蘋果泥等,能有助於腸胃的修復。 -
迷思3:喝運動飲料補水?
儘管運動飲料能補充電解質,但市面上的運動飲料往往含有高糖分,可能增加腸道滲透壓,導致腹瀉加劇。建議選擇電解質補充液或米湯,避免高糖運動飲料的攝取。 -
迷思4:自行吃止瀉藥緩解腹瀉?
很多人在出現腹瀉後會主動服用止瀉藥,但此舉可能存在風險!若腹瀉是由細菌性腸胃炎或食物中毒引起,止瀉藥可能會抑制腸道正常蠕動,導致病原菌無法排出,反而延長感染時間,加重病情。 -
迷思5:喝牛奶助腸胃修復?
有些人透過喝牛奶來補充營養,然而乳製品可能引發「暫時性乳糖不耐症」,使腹瀉情況更糟。腹瀉後腸道乳糖酶的活性可能下降,無法有效分解乳糖,應避免在腹瀉期內攝取牛奶、優酪乳等乳製品,待症狀緩解後再逐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