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瑤琪因主動脈剝離不幸去世,探索主動脈剝離的成因、前兆及症狀,以及如何進行自我檢測?
- byVic

讀後心得
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致命的心血管疾病,近日前交通部長郭瑤琪因該病突發送醫不治,引起關注。此病通常發生於溫差劇變的天氣,其致死率高達90%。當主動脈內壁破裂時,血液會進入其結締組織中,導致血流受阻,可能引發缺血、休克等且致命。因此,辨識其前兆和症狀,如劇烈胸痛和呼吸困難至關重要,並建議有高危險因子的民眾提高警覺,及時就醫。預防措施包括戒菸、規律運動及控制血壓等。
主動脈剝離是什麼?近期前交通部長郭瑤琪因主動脈剝離不治,引起了廣泛關注。主動脈剝離常發生在氣溫變化劇烈的情況下,屬於一種複雜且致死率高達90%的心血管疾病,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兩天內死亡率可達48%。這是一種極為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會導致全身各部位缺血、缺氧,甚至出現休克或昏迷。了解主動脈剝離的原因、前兆、症狀、自我檢測及預防措施至關重要。
要理解主動脈剝離,首先需認識主動脈。根據相關醫療機構資料,主動脈是連接心臟與全身最重要的血管,負責供應全身器官所需的血液,主動脈的結構由三層組成。當主動脈內壁破裂時,血液會進入中膜與外膜之間,造成主動脈剝離現象,進而影響正常血流,加劇疾病的嚴重性。
- 主動脈剝離的原因:主要由主動脈退化引起,如年齡、動脈硬化、高血壓及外傷等因素。
- 高危險群:包括慢性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及有家族遺傳病史者等。
- 前兆與症狀:胸痛、喉嚨不適、背痛等症狀出現需立刻就醫評估。
自我檢測方面,特別需要關注像馬凡氏症候群等高風險因素,合併手指比例的檢測可能有助於早期發現。
- 診斷方法:包括身體檢查、胸部X光、心電圖及電腦斷層掃描等。
- 治療方法:依情況分為藥物治療及外科手術。
- 預防措施:戒菸、均衡飲食、定期運動及控制血壓等。
了解主動脈剝離的重要性不僅在於早期預防,也在於提高公眾對自身健康的重視,及時就醫。希望透過這些資訊能夠增強大家對心血管健康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