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ira .

zaira .

2025-04-22

The argument in favor of using filler text goes something like this: If you use any real content in the Consulting Process anytime you reach.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Get In Touch

調整流感公費藥物使用 早產兒腸病毒重症事件引發關注

調整流感公費藥物使用 早產兒腸病毒重症事件引發關注
讀後心得
疾管署報告北部一名未滿1個月的新生男嬰因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於3月17日不幸去世,確診感染為伊科病毒11型。家中接觸者與醫護人員皆無感染,目前感染源仍待釐清。疾管署呼籲準媽媽及照顧者注意個人衛生及嬰幼兒健康,並要求醫療機構加強感染控制。近期腸病毒疫情波動,但懷孕及新生兒應特別防範伊科病毒與克沙奇B型病毒。流感疫情則顯示下降趨勢,公費流感藥物使用將調整,僅適用於特定病例。

疾管署公布今年第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患者為北部未滿1個月的新生男嬰(早產兒)。該嬰兒於2月中旬因呼吸窘迫入住兒童加護病房,並於3月中旬出現血氧低、心搏過緩、肝炎和血小板下降等敗血症症狀,最終在3月17日不幸去世。經檢驗確認其感染為腸病毒「伊科病毒11型」,不過接觸家庭成員、住院的醫護人員及同病房其他患者均無腸病毒感染,目前感染源仍待調查。疾管署呼籲,準媽媽及照顧者應加強個人衛生並注意嬰幼兒的健康,醫療機構及產後護理機構應落實感染控管措施。

防範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伊科病毒及克沙奇B型病毒威脅性較大。疾管署的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疫情在低點波動,然而仍持續有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的通報。近4週的實驗室監測指出,克沙奇A16型腸病毒發病率最高,其次為克沙奇A6型及伊科病毒11型,目前已累計確定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包括2例死亡),皆感染伊科病毒11型,其中2例為未滿1個月的嬰兒。

疾管署指出,伊科病毒及克沙奇B型病毒為新生兒重症及死亡的主要腸病毒類型,為了防範新生兒腸病毒,孕婦、新生兒及幼兒的照護者應避免與病患者接觸,並特別注意個人衛生與嬰幼兒的健康狀況。疾管署提醒準媽媽在懷孕期間及生產前後,應保持手部及呼吸道衛生,減少進入人多或通風不良的場所,避免接觸病患,若在產前14天到分娩期間出現發燒、上呼吸道感染或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告知醫師,並與嬰幼兒採取適當的隔離措施。

新生兒腸病毒感染的嚴重性不容忽視,可能導致重症。若發現嬰幼兒有嗜睡、抽搐等前兆,應速送醫檢查。由於成人感染腸病毒的症狀通常較不明顯,容易無意間傳染給嬰幼兒,因此在家中有嬰幼兒的成年人需加強個人衛生,外出回家後應立即更換衣物,且在接觸嬰幼兒前務必用肥皂正確洗手,若有任何症狀時最好避免接觸他們。

疾管署強調,新生兒在感染初期可能會出現發燒、活力不佳及食慾下降等情況,若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成心肌炎、肝炎、腦炎、血小板下降及多發性器官衰竭等重症狀況。家長須特別注意腸病毒重症的前兆症狀,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低下、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肉抽搐等,並應儘速帶孩童前往醫院接受治療,以掌握最佳治療時機。

流感疫情方面,最近一週的類流感門急診就診人次約為11萬100餘人次,與前一週持平。新增的24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中有11例死亡,最新病例及死亡案例中以感染A型H1N1為主。實驗室的監測資料顯示,目前社區流行的呼吸道病原體仍以流感病毒(A型H1N1)為主,但流感的占比正在下降,經綜合評估後,研判流感疫情已脫離流行期。

鑒於類流感疫情的緩和,公費流感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條件將調整,將至3月31日終止實施「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或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的擴大使用條件,4月起將僅適用於流感併發重症的病例及具有流感高風險的慢性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