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腫痛警惕!或是十字韌帶受傷,醫生建議「此療法」以防關節退化
- byVic

讀後心得
64歲的李先生因膝蓋不穩定及疼痛就醫,檢查發現有50cc關節液積水及前十字韌帶輕微撕裂。醫師指出,十字韌帶損傷是常見膝關節問題,若長期不穩定會加速退化。常見治療包含消炎藥和物理治療,若超過兩週無效可考慮增生療法,如高濃度葡萄糖水和PRP治療。醫師提醒膝蓋疼痛超過兩週應及早就醫,以免惡化。
64歲的李先生一直感到左膝不穩定,時而伴隨疼痛。他最近因膝蓋腫痛復發而前往醫院復健科就診,超音波檢查顯示膝蓋內有嚴重的積水,醫生採用了空針抽出了50cc的關節液。後續的X光及核磁共振檢查發現,他的膝蓋有輕微退化及前十字韌帶部分撕裂傷,此外半月板和副韌帶也均有受傷。
復健科醫師指出,十字韌帶撕裂或斷裂是常見的膝關節損傷,根據外國研究,每年大約有20萬人因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需要手術。如果十字韌帶受損,腿部肌肉將需承擔穩定膝蓋的責任,導致膝蓋產生疼痛。長期膝蓋不穩定的話,會使關節磨損加速。當嚴重到出現積水時,症狀通常包括膝關節活動受限、行動困難及膝蓋腫脹,急性期可能伴隨紅腫和疼痛。
若治療超過兩週無效,可考慮增生療法。當膝蓋因腫痛就診時,通常會進行超音波、X光及核磁共振檢查。如果軟組織受損,現今多數會選擇增生療法。醫師說明,傳統治療主要是透過消炎止痛藥物和物理治療來緩解疼痛,同時輔以運動訓練,增強大腿的股四頭肌及腿後側肌肉,以穩定膝蓋。對於較嚴重的撕裂傷,若療程超過兩週仍無改善,則可考慮使用增生治療,如高濃度葡萄糖水和PRP。
PRP療法是從自體約10cc的血液中分離出血小板,再將其注入到受傷部位。這些血小板含有促進細胞增生和修復的生長因子,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關節、韌帶等的治療。由於使用的是自體血液,PRP屬於相對安全的治療選擇。不過若患者有慢性疾病、免疫疾病及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則不宜使用。一般來說,平均每2至6周需注射一次,視病情狀況需要進行3至4次治療。此外,注射後可能會出現痠脹感,因此需要持續的復健及回診跟進,並保持良好的營養攝取及充足的睡眠,以促進療效。
醫師提醒,人體擁有代償機制,即便在受傷後短暫無法行走,但多數情況下存在一定的恢復能力,這常使傷勢被忽略。若膝蓋疼痛持續超過兩週未能改善,應儘早就醫檢查,以免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