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會客室/慢性疼痛患者可以運動嗎?
- byVic

讀後心得
慢性疼痛是指持續或間歇性疼痛超過三個月。即便組織已修復,患者仍可能感到疼痛,這與神經系統變化及心理社會因素有關。因此,治療需跨專業整合。運動在改善慢性疼痛方面具多重好處,包括增強柔韌性、促進心血管健康、改善情緒等。然而,慢性疼痛患者需量身設計運動計畫,初期可從輕度運動開始,隨著適應逐漸增加強度。透過運動和適當的休息,有助於建立肌肉張力及提高關節穩定性,最終掌控日常生活並克服疼痛。
為什麼醫生會說組織已經修復了,但我卻仍然感到疼痛?身體上的疼痛若持續或間歇性出現超過三個月,便稱之為慢性疼痛。即便超過了組織正常修復的時間,疼痛仍然存在,甚至可能是沒有明確病因的反覆疼痛。造成這些疼痛的原因不僅可能包括隱性的身體組織損傷,慢性疼痛亦與神經系統的變化及心理社會因素息息相關。因此,慢性疼痛的治療需要跨領域的整合方式。長期的疼痛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可能導致功能障礙。要如何重新掌握生活,並克服對疼痛的恐懼,就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
運動對於慢性疼痛的好處有哪些呢?2019年,世界物理治療聯盟在世界物理治療日(9月8日)以慢性疼痛為主題,指出運動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大家重新掌控生活:
- 運動能夠維持柔軟度和活動能力
- 運動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
- 運動有助於建立和保持肌肉的緊實度
- 運動可以改善情緒和整體幸福感
- 透過運動來控制疼痛,提升參與日常活動的自信心
- 重新掌握生活,降低對疼痛的恐懼
雖然運動非常重要,但如果已經在疼痛之中,該如何開始運動呢?對於有慢性疼痛的人來說,通常因為害怕再受傷而選擇減少活動,這樣的做法反而會讓受傷部位的肌肉難以放鬆或變弱,降低關節活動能力,從而加重疼痛。物理治療師會根據組織修復情況,針對每個人的體能與活動能力設計個別化的運動計劃。必要時,會結合儀器和徒手治療,以減少組織對疼痛的敏感性、改善活動能力,並使身體在正確且無痛的姿勢下運作。
在運動的初期,慢性疼痛患者常常會感到肌肉疲勞或關節僵硬,因此建議從較少量的運動開始。或許一開始僅需讓久未活動的肌肉在原地進行收縮,並在治療師的指導下,讓關節在輕鬆的範圍內活動和伸展。通過逐漸增加運動強度,再配合適當的休息,使身體有更多時間逐步適應。在運動過程中及運動結束後,疼痛感可能會輕微增加,但只要進行正確的舒緩措施,肌肉的酸痛通常可在兩到三天內消失,必要時可調整運動強度。一旦正確的肌肉緊實度建立起來,關節的穩定性將會更佳,便能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的活動。
在運動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能承受的負擔,從而對日常所需的各類活動進行更好的體力調配,重新掌握日常活動與工作的步調。堅定信念並持續進行適量運動,結合放鬆技巧和良好的睡眠習慣,最終定能克服慢性疼痛,使生活更加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