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之王症狀似感冒!台大國際研究揭示致命關鍵:癌細胞竟能自我供電
- byVic

讀後心得
季節變化引發咳嗽和呼吸困難,常被誤認為感冒,但可能是小細胞肺癌的徵兆。這種癌症生長快速、轉移迅速,常在晚期被診斷,平均存活期僅4.9個月。近期一名60多歲男性因呼吸困難就醫,檢查發現已確診為小細胞肺癌。由於吸菸與此病關聯密切,戒菸被視為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並且定期檢查可提高早期發現的機會。目前國健署正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的補助,鼓勵高風險族群進行檢查,以守護健康。
隨著季節變化,天氣時冷時熱,常常讓人擔心呼吸不適與咳嗽的症狀是感冒的徵兆。然而,醫師提醒,不少此類症狀可能實際上是癌症的信號,尤其是「小細胞肺癌」,以其生長速度快、轉移性強而聞名,被譽為「肺癌中的癌王」。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生存時間往往以月計算,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甚至可能沒有時間反應。
有一名60多歲男性因為呼吸困難前往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發現他左肺有一顆壓迫肺動脈的大型腫瘤,也引發了阻塞性肺炎,結果確診為「小細胞肺癌」。醫師指出,這名患者在首次就醫時症狀已非常明顯。小細胞肺癌一旦腫瘤增大,症狀常與感冒、支氣管炎或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搞混,許多患者對「慢性咳嗽」與「呼吸不適」視若無睹,直到腫瘤擴散至氣管、心臟、神經等其他組織才察覺,造成許多病人在確診時腫瘤已經擴散,需要立即且積極的治療。因此,提醒大家對身體的不適應提高警覺。
小細胞肺癌的存活率不到一年。研究顯示,小細胞肺癌在所有肺癌中發生率較低,但其惡性程度極高。根據資料顯示,小細胞肺癌的五年存活率僅有6%,若已進入擴散期,平均存活期僅四個半月。這種特徵使得小細胞肺癌難以早期發現與控制,通常在發現時錯過了黃金治療時機,惡性程度甚至高於胰臟癌!
- 生長速度快:腫瘤擴散極快,出現症狀時多為晚期。
- 轉移能力強:診斷時常已轉移至淋巴、肋膜或其他器官。
- 存活期短:進入擴散期後,平均存活期僅4.9個月,五年存活率僅6%。
- 治療反應不穩:第一線化療反應快,但易復發,後續治療選擇有限。
最新研究發現,小細胞肺癌的神經內分泌細胞「NE細胞」在成長過程中會「自己發電」,並透過產生電活性來刺激腫瘤的轉移惡化。而腫瘤中的其他細胞則負責供應氧氣與葡萄糖,彼此合作促使小細胞肺癌迅速生長。研究還顯示,雖然「河豚毒素」不會立即殺死這些細胞,但能阻斷電訊號,抑制其電生理功能,降低腫瘤惡化的能力,為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帶來新的發展策略!
想要守住健康的第一道防線,預防應從生活習慣開始。研究顯示,超過九成的小細胞肺癌患者有吸菸史,醫師指出,小細胞肺癌與吸菸的關聯極高,因此,戒菸被認為是降低小細胞肺癌風險最有效的方法。高風險族群可考慮尋求專業的戒菸協助,並接受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輔助早期偵測肺癌,爭取更好的治療機會。
定期檢查與早期發現是提高肺癌存活率的關鍵。如果有合適的篩檢工具,可能使重病患者的病情輕微化。相關機構目前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的公費補助,以便每兩年申請檢查一次,建議大家善加利用,守護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