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瑤琪因主動脈剝離去世 主動脈剝離的致因、前兆與症狀揭示,自我檢測方法介紹
- byVic

讀後心得
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致命的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高達90%。近日前交通部長郭瑤琪因主動脈剝離送醫不治,引起關注。此病常在氣溫劇變時發生,主要原因包括年齡老化、高血壓及結締組織疾病等。症狀包括劇烈胸痛、臉色蒼白和呼吸困難等,持續不適需立即就醫。預防措施包括戒菸、運動、健康飲食以及控制三高。主動脈剝離的診斷和治療需要專業醫療,重要性不容忽視。
主動脈剝離是什麼?近期前交通部長郭瑤琪因主動脈剝離送醫不治,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這種病症常見於氣溫變化大時,是一種複雜且致死率高達90%的心血管疾病,若未能及時治療,兩天內可能有48%的患者會喪命,因此被視為最致命的心血管疾病。
主動脈剝離的原因包括主動脈退化、年齡增長、高血壓、動脈硬化和結締組織疾病等。高危險群包括慢性高血壓患者、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及曾有主動脈剝離家族病史者。此外,抽菸、懷孕、外傷及某些非法藥品的使用,也可能增加風險。
主動脈剝離的前兆和症狀可能包括劇烈胸痛、背痛、呼吸困難、臉色蒼白等。當胸部或背部感到撕裂般的劇痛,特別是痛感隨著病症的進展而轉移時,患者應立即就醫。
自我檢測方面,若有長手指、手指可重疊等情況,可能是馬凡氏症候群的徵兆,需要特別留心。主動脈剝離的診斷通常通過身體檢查、X光、心電圖和電腦斷層掃描來確認。
在治療上,急性主動脈剝離可分為內科藥物治療和外科手術,視剝離的部位而定。遠端剝離通常選擇內科藥物治療,而近端剝離常需緊急外科手術。
預防主動脈剝離則需要戒菸、運動、注意飲食與作息、以及定期健康檢查,特別是對於有三高的族群,應該定期監測健康指標,遵循醫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