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所喝的「這些湯」可能是膽固醇飆升的元凶!醫生揭示潛藏危機:一碗等於兩碗白飯的熱量。
- byVic

讀後心得
2020年一項研究顯示,喝湯可降低15%的肥胖風險,因為湯的熱量低且水分高,能增加飽足感。儘管如此,台灣人常在吃飽後才喝湯,可能會攝取過多熱量,特別是麻油雞湯等高油湯品,增加膽固醇和高血脂風險。因此,建議享用美食時應有所節制,優先選擇瘦肉和高纖蔬菜,以降低膽固醇。
在2020年,有研究顯示七篇觀察性研究(納入45292人)得出結論,喝湯能降低15%的肥胖風險。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湯品熱量較低,水分含量高,能有效提高飽足感,從而降低整體熱量攝取。因此,常喝湯的人不容易發胖。然而,這些研究主要來自西方和日本,外國的湯通常較不油膩,例如日本的味噌湯和泰國的冬蔭功,熱量較低,長期飲用似乎不會增胖。
台灣人的用餐習慣與西方不同,往往是在主菜「吃飽」後才喝湯,並不把湯視為前菜。喜歡喝湯的人通常認為溫暖的湯是食物的精華,會一碗接一碗,不會特別在意是否已經吃飽。如此一來,勢必會攝取過多的油脂和熱量,例如,一碗麻油雞湯就有450大卡,這相當於兩碗白飯,過量飲用湯品實在難以避免增胖。
選擇湯品時需謹慎,以免影響膽固醇和高血脂。曾經為一位越南籍的台灣媳婦進行檢查,她體重達83公斤,這對在越南長大的她來說不算尋常,因越南是全世界平均體重最低的國家。越南料理常以水煮、清蒸或燒烤為主,少用油煎炒。她在懷孕前的體重為52公斤,產後每天食用麻油雞湯,結果增加了30公斤,至今仍未能減輕。此外,含脂肪較高的排骨湯,若使用肥肉部位熬製,會使湯品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增加,光是喝湯就可能導致膽固醇上升,可視為高血脂的隱藏地雷。
建議在享受美食時應有所節制,盡量選擇肉類,湯品則應適量,同時多攝取高纖維的蔬菜,膳食纖維有助於減緩脂肪分解、加速腸道排空,並降低膽固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