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若封鎖台灣,「水電糧食」能支撐多久?郭智輝:無法透露詳細情況
- byVic

讀後心得
台北市綜合報導,面對國際局勢動盪,我國糧食自給率僅三成,為18年來最低。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有應對措施,但未透露具體內容。隨著外媒報導中國可能對台封鎖,能源與物資儲備成為焦點。根據2023年報告,糧食自給率低下,尤其穀物自給率僅25.5%。專家建議提升自給率及自行儲存糧食,以因應潛在危機。
面對國際局勢的變化,若未來我國進入緊急狀態,我們的水電與糧食是否足夠應對?根據農業部的報告,國內糧食自給率僅有三成,是18年來的最低紀錄。隨著近期外媒報導中國可能對台進行封鎖,戰時物資的問題再次成為焦點。經濟部長表示已準備對策,卻不便透露具體內容。
經濟部長提到,針對戰時的能源物資儲備已制定應對措施,但在公開場合面對敏感議題時,對於持續的封鎖威脅,部長僅表示:「這個我們都有因應的對策,那撐多久不方便回答。」
立委也詢問如果遭遇中共封鎖,我們的能源自給情況如何,經濟部長曾保證能源方面沒有問題。然而,糧食的自給率則令人擔憂,根據最新發布的糧食供需年報,國內的糧食自給率依然僅有三成,而穀物自給率和蔬菜自給率已達到近十年的最低點。
有立委提到,將糧食自給率設定在40%的目標是否足夠應對緊急狀態仍需進一步討論,並警告如果農業部無法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甚至維持目前的自給率將面臨挑戰。
回顧2020年4月時,國內公糧庫存約86萬噸,加上民間糧商的庫存至少110萬噸,這還未包括農作物的新收成。以月消費量10萬噸計算,至少可以支撐9到11個月。儘管因國家機密考量農業部不便公開最新庫存,學者認為至少應保有3個月的稻米安全存量,尤其當年若豐收,更是足夠。
但除了白米,像是95%依賴進口的小麥以及其他蛋白質來源,都潛藏著隱憂。專家指出,如果港口被封鎖,像是飼料、玉米、大豆等進口必然受阻,將直接影響家禽家畜的飼養,最終對肉類供應造成影響。
學者建議應提升糧食自給率,民間可自行儲存至少3個月的糧食,並考慮自產替代進口的飼料,以做好各種準備應對潛在外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