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彰觀點》:地緣政治與川普效應交織 台股某族群異軍突起!竟狂飆50%!
- byVic

讀後心得
財經專家蔡明彰指出,因川普的關稅戰可能導致美國經濟衰退,而美國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台股在3月創下單月最大跌點。儘管台積電和鴻海股價下跌,軍工股卻逆勢上漲,漢翔股價年增20%,晟田則上漲50%。軍工股表現強勁的原因包括地緣政治緊張以及川普推動的國防開支增加,歐洲國防股票已大幅走高,並預示台灣也將面臨類似局面。蔡英文政府推動國機國造,國內軍工企業因此受益,預期軍工產業在不明的全球經濟環境下將穩定成長。
國機國造的空軍新式高級教練機(圖/資料照)
川普總統的關稅戰有可能導致美國經濟衰退,而美國正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因此台股在3月份出現大跌,創下歷史上單月最大跌幅,今年的投資報酬率也轉為負值。台股的兩大權重大戶,台積電和鴻海,因為AI泡沫疑慮而受到衝擊,股價接連下滑,讓不少投資者被套牢。
在軍工股方面,其他股票都顯著下跌,而與國防相關的股票卻逆勢上漲。「漢翔」(2634)負責的勇鹰高教機,今年股價上升20%,航太零件公司晟田(4541)更是大漲50%。
為什麼軍工股在今年表現異常突出?主要的原因可歸結為地緣政治和川普效應。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的兩大焦點是俄烏戰爭及台海緊張局勢,川普要求北約成員國提升30%的軍費支出,未來在俄烏戰爭結束後,北約將自我保護歐洲軍事安全。以德國為例,今年汽車、能源和電信等主要工業的獲利前景不佳,德國國會則通過了5000億歐元的財政支出法案來支援國防,預示著未來十年軍工產業的快速成長。
德國最大的軍工企業萊茵金屬今年股價大漲123%,市值甚至超越福斯汽車,出現了「造車不如造坦克」的現象。高盛追蹤的歐洲國防股票在第一季大漲70%,顯示所有歐洲國家必須增加國防開支,軍工產業因此成為最大受惠者,其股價隨之飆升。歐洲的軍工股模式也可能在台海兩岸重演。
川普的商業性格拉高了兩岸的軍備競賽,使美國笙利得以漁翁得利,目前美方正要求台灣的國防預算提高至GDP的5%至10%。台灣已編列6470億元的國防預算,占GDP的2.45%,並計劃再增加1500億元,總預算達到8000億元,即GDP的3%。與此對比,中國今年的國防預算為1.78兆人民幣,約為8兆台幣,儘管中國人口是台灣的60倍,但在中國國防預算為台灣10倍的情況下,台灣有計劃將國防預算提高至8000億元,則過去大約是12至13倍。
隨著中國大陸的軍工股今年悄然上漲,特別是供應海軍裝備的相關股票,例如海蘭信,自川普上任以來,股價已經大漲一倍。多數投資人認為,提高國防預算對國內軍工產業的幫助有限,因為絕大多數的國防預算會用於向美國采購武器。這種看法並不完全準確,美國軍火商雷神技術今年的預估營收為840億美元,而台灣過去10年中,對於愛國者飛彈廠商的總採購量約為1791億元,平均每年5億美元,對於這家企業來說並不算大客戶。
2022年9月30日萬噸級玉山艦交艦時的盛況(圖/資料照)
蔡英文總統在任內推動國機國造和國艦國造,由於國內的軍工企業規模較小,國防預算中的部分將直接惠及這些軍工股。漢翔負責的勇鹰機隊包括66架,預計到2024年將交付43架,今年計劃再交付18架,每架的造價約為7億元,總收入將超過百億元。漢翔去年營收393億元,國防收入佔比相當高。
此外,台灣目前已支付的武器費用高達200億美元,但是美方卻尚未交付相關軍火,若台海發生戰爭,可能面臨武器不足的風險,因此部分國防預算需投入國內軍工產業。在全球經濟不穩定的情況下,軍工產業有望實現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