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彰觀點:地緣政治與川普效應助推 台股「某族群」逆勢崛起!漲幅高達50%
- byVic

讀後心得
蔡明彰分析指出,因川普的關稅戰爭可能導致美國經濟衰退,影響台灣出口,台股在3月大跌2357點,成為歷史上最大單月跌幅。儘管台積電和鴻海受到AI泡沫影響股價下滑,相關軍工股則逆勢上漲,如負責勇鹰高教機的漢翔股價上漲20%。地緣政治與川普效應推動軍工股表現,全球軍費支出上升,特別是德國已編列5000億歐元用於國防,形成軍工產業的快速成長。台灣也提高國防預算,預計將對國內軍工產業形成穩定的成長動力,顯示出在不明朗的全球經濟中,軍工產業將受惠。
國機國造的空軍新式高級教練機(圖/資料照)
川普總統的關稅戰爭可能會引發美國經濟衰退,而美國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台股在3月大跌2357點,創下單月史上最大跌點,今年也轉為負報酬。台股的兩大權值股,台積電及鴻海,受到AI泡沫的疑慮影響,股價持續下跌,令不少投資者感到無奈。相較之下,與國防支出相關的軍工股今年逆勢上漲,「漢翔」(2634)負責的勇鹰高教機股價上漲20%,航太零件製造商晟田(4541)則暴漲50%。
為何軍工股今年異軍突起?主要原因在於地緣政治與川普效應。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焦點集中於俄烏戰爭及台海局勢,川普呼籲北約會員國增加軍費支出30%。一旦俄烏戰爭結束,北約可能會自我提升軍事防衛能力。以德國為例,面對汽車、能源及電信等主要工業今年的獲利前景黯淡,德國國會已通過5000億歐元的財政支出法案,專用於國防,這將使得軍工產業未來十年獲利快速成長。德國最大的軍工企業萊茵金屬今年股價大漲123%,市值超越福斯汽車,形成「造車不如造坦克」的情況。
高盛所追蹤的歐洲國防股在今年第一季大漲70%,顯示所有歐洲國家都必須提升國防開支,軍工產業因此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股價也隨之飆升。類似的軍工股模式也將在台灣及中國台海兩岸複製。川普以其商人性格,拉高兩岸的軍備競賽,使美國獲得利益,他要求台灣的國防預算提高到GDP的5%至10%。台灣已編列今年6470億元的國防預算,佔GDP的2.45%。若再增加1500億元,總計將達到8000億元,佔GDP的3%,以回應川普政府的要求。
中國的國防預算約為1.78兆人民幣,約為8兆台幣,儘管中國人口是台灣的60倍,但台灣若將國防預算提升至8000億元,將使得中國的國防預算也只是台灣的10倍,而之前的比率為12至13倍。今年來,中國股市中的軍工股悄然上漲,特別是供應海軍裝備的股票,具有官方背景的海蘭信自川普上台以來,股價更是倍增。許多投資者認為,提高國防預算對國內軍工產業的幫助有限,因為絕大多數的預算用於向美國的武器採購。但這種說法並不能完全成立,美國軍火商雷神技術今年預計營收840億美元,對台灣的軍售如愛二型和愛三型的採購案,自2007年至2017年共計1791億元,折合美金約54億,每年平均5億美元,對於該公司而言算是小客戶。
蔡英文總統在任內推動國機國造及國艦國造,台灣的軍工企業規模相對較小,撥出的國防預算讓這些軍工股得到了充裕的發展。漢翔負責勇鹰機隊的66架飛機,截至2024年已交付43架,今年再交18架,每架造價約7億元,預期全年營收將達數十億元。漢翔去年的總營收為393億元,國防收入所佔比重很高。此外,發展自主國防的意識也愈發強烈,目前已付給美方的武器費用高達200億美元,若台海爆發衝突,恐怕會面臨武裝不足的困境,因此部分國防預算將投入國內軍工產業。即使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大的情況下,軍工產業仍可望持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