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台32%關稅》引發傳產老闆擔憂:如此下去恐將導致產業停滯,台灣面臨「半倒」及全面崩潰的嚴峻挑戰
- byVic

讀後心得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2日宣布對台灣進口貨品徵收32%的關稅,震驚國際市場,對台灣依賴外貿的經濟造成重大衝擊。彭博經濟學家預測,若關稅實施,台灣對美出口可能減少63%,GDP將下滑約3.8%。這一政策主要影響工具機、電子機械、資通訊產品和汽車零件等關鍵產業,許多業者面臨生存危機。 雖然半導體產業暫時獲豁免,但仍需應對潛在的政策變化和供應鏈風險。工業與經濟專家警告,若關稅未能透過談判減輕,將導致失業、企業破產及外匯儲備壓力上升。台灣政府需積極尋求談判機會,減輕業界壓力,否則經濟將陷入長期困境。
川普的措施對台灣的工具機、電子機械、資通訊及汽車零組件產業造成了全面影響。
美國總統川普於2025年4月2日宣布,將對台灣進口貨品徵收32%的對等關稅,這一政策是其貿易再平衡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此舉不僅引發國際市場震動,亦對高度依賴外貿的台灣經濟造成重擊。
針對工具機、電子機械、半導體、資通訊與汽車零組件等關鍵產業,彭博經濟學家預測,若關稅全面實施,台灣對美出口可能減少63%,可能導致GDP下降約3.8%。目前,只有半導體暫時獲得豁免。專家表示,台灣產業將面臨兩種極端情況:要麼被迫沈淪,要麼全盤重組。
有傳統產業老闆指出,美國對台灣提高32%關稅,任何產業都難以承受,業界現正積極尋求應對措施。他還要求政府借此機會重新檢討對美進口的關稅及免除貨物稅,以便進行談判。
關於32%關稅的計算方法,白宮表示,台灣對美輸出貨品的「實質關稅率」經過關稅差異、增值稅及非關稅壁壘計算,達到64%。川普宣稱以「對等原則」將此稅率減半,得出32%。中經院院長批評,此計算方法過於簡化、粗暴,台灣對美名目關稅實際上遠低於64%。
專家認為,美方可能將長期控制的水價、電價等視為隱性貿易壁壘,這可能會增加企業成本。此外,背後的政治考量也不容忽視,此次關稅可能是一種施壓手段,突顯政策不僅基於經濟數據,還摻雜了地緣政治意圖。
美國預計於4月5日起對所有進口貨品徵收10%基準關稅,針對台灣的32%額外關稅則延至4月9日生效。在這四天的緩衝期內,或可作為談判的最後機會,但川普的強硬立場顯示妥協的空間有限。
由於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外貿,2023年貿易總額相當於GDP的99%。根據經濟部資料,2024年台灣對美貿易總額將達8693.9億美元,美國是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對美貿易順差高達739億美元,年增54.6%。有報告指出,若32%關稅全面實施,台灣對美出口將大幅縮減,將進一步影響GDP。
在工具機產業方面,台灣的對美出口占比約20%,年金額約50億美元。專家表示,隨著關稅的升高,台灣的工具機將失去與日本和德國的競爭優勢,導致客戶流失。
對於半導體產業,雖然短期內獲得豁免,但長期政策的不確定性仍是一個隱憂,特別是川普已經釋放信號,未來可能會收回豁免。
資通訊產品對美出口占比接近30%,若關稅繼續加劇,其競爭力將面臨嚴重挑戰。
汽車零組件占台灣對美出口的15%左右,川普對該產業徵收的25%關稅雖低於32%,但同樣造成競爭力下降的風險。
經濟部長表示,台灣將爭取延長半導體及關鍵產業的豁免,並增加能源進口以平衡逆差。專家建議,台灣應考慮與其他國家聯手對抗關稅壓力,或在東南亞擴張市場,以尋求長期的解決方案。
總之,川普對台徵收32%關稅反映出貿易逆差和政治施壓的複雜因素,對台灣的經濟構成了全面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