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重寫:美國徵收關稅,中國展開反制!謝金河指出:美中對抗可談判,然台灣880億補貼仍未觸及核心問題。
- byVic

讀後心得
2025年4月5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關稅措施後,股市連續下跌,交易員們感到沮喪。此舉使美股進入空頭市場,中國也隨即反制。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指出,此次關稅大戰主要是美中兩國的較量,台灣的產業受到的影響有限,呼籲台灣應明確找出高關稅產業並提出改進方案。此外,他強調川普的措施不僅針對中國,還影響到其他依賴中國的國家。未來的局勢仍然不明朗,台灣必須調整策略以應對挑戰。
2025年4月5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實施全面性關稅措施後,美國股市連續第二天大幅下挫,交易員們無法掩飾心中的沮喪。關稅措施的影響震撼全球股市,進一步引發美股進入空頭市場,中國也隨之提出反制的關稅。財訊傳媒的董事長表示,這場關稅大戰的主角是美國與中國,其餘國家則如同陪襯,實際上是可以協商的。不過,台灣的產業卻很難享有低關稅的優惠。近期,行政院長率內閣團隊提出880億的補貼方案,但似乎並未觸及問題的核心。或許台灣應該釐清哪些產業面對美國的高關稅壁壘,並具體提出改善措施。同時,還需要擬定擴大對美的採購計畫,以平衡貿易逆差,並開始赴美進行談判。
有觀點認為,這場關稅大戰的主角仍然只有兩個,中國和美國,其他國家則隨時可能作為談判籌碼。川普對中國徵收34%的關稅後,中國亦立刻回應,宣佈對美國產品同樣課徵34%的關稅,其中包括在中國市場擁有龐大份額的APPLE和Nike等知名品牌。此時,中國加以反制,接下來川普的回應將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中國的經濟自1985年以來,從當時全球第九位,僅有3066億美元的規模,隨著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至1990年成為世界工廠。從1974年至1990年,中國只有5年實現順差,其中12年則是逆差。然而自1990年後,中國的逆差只在1993年出現過,並於2001年加入WTO後,至2005年時其順差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隨之變成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並在2017年開始進一步挑戰美國的影響力。川普此次大力度施行關稅政策,自然是瞄準中國而來。
此次加關稅的國家幾乎無一幸免,亞洲的柬埔寨、寮國、緬甸等與中國高度依賴的國家都未能倖免,非洲的南非、賴索托、馬達加斯加以及波札那亦面臨重稅的困境。川普的策略似乎是意在同時對中國及其合作夥伴奉行高壓政策。然而,中國如今已非1985年的弱者,對美國的報復能力也大大增強。川普的關稅政策無疑會影響到他的盟友,而他宣稱的「手術完成,股市將會大漲」的樂觀預測,恐怕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面對中國的強勢壓迫,台灣產業難以享有低關稅的優勢,無論設廠地點如何,都逃不開關稅的束縛。這場風暴仍在持續發酵,未來的局勢尚未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