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ira .

zaira .

2025-04-21

The argument in favor of using filler text goes something like this: If you use any real content in the Consulting Process anytime you reach.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Get In Touch

與大師共走的「台北新四國遍路」~一路相伴、朝聖之旅不再孤單

與大師共走的「台北新四國遍路」~一路相伴、朝聖之旅不再孤單
讀後心得
空海,諡號「弘法大師」,在日本享有崇高地位,創立真言宗及首所平民學校,也被稱為「三筆」之一。他的信仰至今仍吸引許多信眾,特別是在高野山進行的「生身供」儀式。台灣的「台北天后宮」與弘法大師有著歷史淵源,是重要的信仰中心,隱身於繁華的市區,讓人得以享受片刻的靜謐。當地還保留著日治時期的信仰文化,並吸引信徒前來朝聖,形成「台北遍路」的旅程,讓人沿路體驗宗教的魅力與生活的和諧。

諡號「弘法大師」的空海,在日本享有崇高的地位,獨佔「大師」的專屬名號。他擅長書法,被譽為日本「三筆」之一,創立了日本第一所平民學校及真言宗。至今,許多人深信他仍在世,為世界和平和人類的幸福祈願。因此,在日本高野山,每天都會舉行兩次「生身供」儀式,即使風雨交加,信徒們也會將食物獻給弘法大師。這種信仰日益堅定,其影響力可謂無遠弗屆,體驗四國朝聖之旅已然成為國際熱門活動。而弘法大師與台灣的淵源,則可追溯至位於西門町的「台北天后宮」。

「台北天后宮」位於人潮熙熙攘攘的成都路上,與一排排建築相互夾雜。雖然這裡沒有華麗的牌樓或明顯的廟門,但其存在彷彿在繁華中開出的一朵蘭花,自然展現生命的力量。這裡不僅是一個重要的信仰中心,也是鬧市中的一片聖地,讓人在喧囂中享受一段難得的靜謐時光。

走進廟宇,裡面的景象真是別有洞天,安詳寧靜的氛圍彌漫四周,與外界的嘈雜形成強烈對比。園中的兩側各有重要的線索:虎邊是弘法大師的立像,而龍邊則矗立著台北四國八十八所石佛的第一和第二番石像,分別代表弘法大師的宗教信仰及巡禮活動。

「弘法寺」與「台北天后宮」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雖然隨著時空變遷,弘法大師似乎消失,但如今他卻神奇地在台灣的廟宇中重現,與其他的神明共同護佑著這片土地的人民。這段故事彰顯了「台北天后宮」的非凡,也讓它成為所在區域的精神堡壘。日治時期,由真言宗信徒所創建的台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是根據弘法大師的足跡設計而來,選擇了台北市內的各個地點安置石佛,以替代道場。最早的兩番正是在弘法寺,這樣的朝聖之旅讓宗教信仰真正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臺北臨濟護國禪寺」是台灣唯一官方冠以「護國」之名的寺院。當初設立的八十八尊石佛,如今有許多已不見蹤影,但位於圓山的「臨濟護國禪寺」卻是當前唯一能一次看到最多的石佛,數量達到九尊。此寺庙還保留著日治時期的木構建築,規模巨大。雖然許多人對「臨濟宗」感到陌生,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詩句,出自臨濟宗顯赫的祖師之師的手筆。

入口的舊鐘樓山門極具特色,與其他寺廟類似,但凸顯出它獨特的日本江戶時期建築風格。細看屋簷上的筒瓦,顯示著與歷史有關的徽紋,另一側的瓦上則寫有「鎮」字,主要用來驅邪及鎮風。屋簷末端的「鎖樋」設計,除了具排水功能,亦為雨天增添了不少視覺與聽覺的享受。

沿著後山的石階而上,可到達萬靈塔,九尊石佛呈扇型排列。此外,兒玉源太郎的髮塔也矗立於此,存在著豐富的歷史意義,站在此地可俯瞰整個台北盆地,當初的先民將圓山形容為「平地突起如龍」,這一比喻非常貼切,正因如此也贏得了「Taiwan第一處都會公園」的美譽。

將「北投普濟寺」作為此段朝聖之旅的終點,更是合適不過。除了這裡的風景如畫,溫泉和美食更是旅行中的一大亮點,使人得以釋放一路上積累的疲憊。這樣的安排,彷彿預告著人生中的旅程:向繁華邁進又回歸平淡,從低谷走向高峰,無論經歷何種變化,內心卻能保持恒定,這就是「台北遍路」的秘密,以及「弘法大師」一路相伴的魅力。

「北投普濟寺」坐擁於清幽的環境中,展現出樸實而又莊嚴的氛圍,讓人由衷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正殿的裝飾展示了不同於一般佛寺的優雅,並保留了日式建築的細緻。位於正殿供桌後的「湯守觀音」,是北投地區重要的信仰象徵,其背後有著神秘的故事。而第88番藥師如來的重現,也是「台北新四國遍路」的體驗活動中的一個亮點,以台北天后宮為起點,北投普濟寺為終點,這段朝聖之路終於完整復現。

自古以來,這條道路吸引了無數的朝聖者,這段旅程神聖而無比,傳遞著人們回歸生命初衷的美好。此次讓我們不問起因與目的,隨著大師的足跡,一起邁向這段不可思議的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