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的真正目標是什麼?──破解對莫斯科獨裁者的誤解
- byVic

讀後心得
於3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了關於烏俄戰爭停火的雙邊通話。川普形容此次對話為「富有成效」,但實際上未達成具體共識,僅有雙方同意暫停攻擊能源和基礎設施。英國前首相強森對此表示批評,認為普丁在嘲笑美方的努力。儘管美國積極調停,俄方對於停火的反應仍冷淡,顯示出莫斯科對和談的主導權和自信心。 同時,烏克蘭有意接受美方提出的全面停火方案,但俄羅斯則堅持條件,包括停止外國援助和承認其在克里米亞及烏東的統治合法性。普丁的談判策略似乎旨在強化其國內外的地位,而西方的讓步可能只會促使俄國更積極擴張。不論如何,烏克蘭人民仍然是最終受到影響者,而真正的和平需深入理解獨裁者的思維和意圖,以避免重蹈覆轍。
3月18日,美國總統與俄羅斯總統進行了雙邊直接通話,商討烏俄戰爭的停火問題。雖然美方稱此次對話「富有成效」,但實際上,除了烏俄雙方同意暫停對彼此的能源和基礎設施攻擊之外,美俄之間並未達成進一步的停火共識,導致停火談判的樂觀預期變得渺茫。在此次通話後,烏俄兩國仍然互相指控對方發動無人機攻擊。英國前首相曾表示,普丁在談判中非但沒有誠意,反而是在嘲笑對方。」
此次通話未能為烏克蘭局勢帶來新的希望,反而引發外界對美國的疑慮和批評,質疑川普團隊對普丁的認知和意圖嚴重誤判。即使美方積極調停,莫斯科對停火的冷淡與消極依舊讓人擔憂,即便川普所稱的良好關係並未促使普丁展現好意。這引發了對普丁談判目的的疑問,以及美國對俄政策的正當性。
儘管美烏關係因白宮的爭執一度緊張,歐洲國家仍然明白缺乏美國支持無法有效抵抗俄羅斯。因此,在美烏高層會晤之後,基輔同意了美方提出的30天全面停火方案,前提是需要美國說服俄方同意。與此同時,俄方則顯得冷靜,普丁甚至在領導人通話前仍參加了一場大會,顯示其對談判掌控的自信。通話後,儘管莫斯科原則上支持和談,但仍堅持原先的要求,包括終止對烏軍援、停止徵兵及承認俄國在克里米亞及烏東四州的統治。
近日,俄方再次強調任何和平協議均須符合他們的要求,並解決「造成戰爭的根源」。基輔與莫斯科的根本分歧揭示出戰爭的發動者始終是俄羅斯,也表明俄方不願追求和平。而對於烏總統澤倫斯基的堅持作戰,實則反映出他對俄羅斯威脅的清晰認知。即使烏克蘭同意不尋求加入北約,俄方亦未承諾不再侵犯烏克蘭,進一步加深了對於未來衝突的擔憂。
有觀察者認為,隨著兩國在戰場上俱消耗大量資源,俄軍可能不再具長期作戰的能力,因此促使停火成為雙方的迫切選擇。然而,這一觀點忽視了獨裁者為維持自身權力而作出的選擇。最近的通話持續超過兩小時,兩位領導人輕鬆地談及冰球等主題,並未聚焦在烏俄和談上,反而更像是一次雙邊關係的修復機會。
在俄方仍然對停火問題持堅決態度的同時,美國卻未如先前所呼籲的進行制裁,甚至計畫放寬部分制裁,以改善與俄國的外交和經貿關係。這顯示出美國對烏克蘭戰事的倦怠和急於結束戰爭的期望不符,當美國表現出緊迫感,普丁卻顯得從容不迫,進一步掌握談判的節奏與主導權。
普丁傾向於透過漫長的談判過程提升其個人的國際地位與國內威望,和平談判是俄國重返國際舞台的良機,並可能以與美國對等的姿態重新劃定影響力範圍。他的「大俄羅斯」理念在此過程中得以實現,以獲得對鄰國更強的控制權。回顧過往,俄國與北約曾經有過合作的歷程,這使得「大俄羅斯」理念在獨裁者的權力需求下變得更加靈活多變。
今日的烏俄和談中,莫斯科再次強調停火前提須對問題根本進行解決,意味著對西方的要求和俄方作為區域強權的承認。果然,過去的合作階段並非永久的,今日的衝突中,俄國對其周邊國家的干預顯示了這一理念的重申。最終,無論西方給予何種讓步,普丁始終是以自身權益和權力優先考慮,這對和平的追求造成了重大障礙。
在全力追求和平的背景下,民眾的苦難與被迫流離的情況更需關注。若無法準確了解獨裁者的思維,西方的和平訴求或許將成無法實現。何時能獲得實質讓步,或許將取決於普丁的權力需求。對於2025年以後的和談,可能成為普丁宣示新一輪對外行動正當性的契機,知曉此關鍵,將使國際社會未來更具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