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ira .

zaira .

2025-04-21

The argument in favor of using filler text goes something like this: If you use any real content in the Consulting Process anytime you reach.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Get In Touch

【換日線現場】美國街頭的震撼教育:我親歷的「種族問題」

【換日線現場】美國街頭的震撼教育:我親歷的「種族問題」
讀後心得
作者Tingson(庭森)分享了她在美國遭遇種族歧視的震驚經歷。2023年8月,她從台灣前往伊利諾州留學,首度獨自在陌生的國度面對歧視。她在市中心遭一名白人女子言辭攻擊和肢體衝突,周圍卻無人伸出援手,讓她感到無比孤立。即使後來有華人情侶出手相助,但她仍深刻體會到美國社會潛藏的種族問題。雖然她在洛杉磯工作半年後,認識到這裡並非全然冷漠,但仍提醒未來赴美人士保持警覺,了解種族問題的存在。

我永遠不會忘記,人生首次在美國親身感受到赤裸裸的種族歧視。那種震驚、無助與恐懼,至今仍歷歷在目。

2023年8月,我獨自從台灣飛往美國伊利諾州,準備展開碩士留學生活。為了處理住宿、銀行開戶等生活雜事,我提前一週抵達校園,當時學姐建議我,開學前銀行人潮擁擠,不如前往隔壁城鎮辦理,會更有效率。於是,當天早上八點,我搭上公車前往鄰近的市中心。陽光正好,微風輕拂,異國的街道對我而言既陌生又充滿期待。

然而就在這時,我無意間與一位中年白人女子對上了眼。她身形瘦小,雙眼無神,擦肩而過之際,突然開口:"Hey, kid!Where are you from?(孩子,你從哪裡來的?)"我轉過身,禮貌地回答:"I'm from Taiwan.(我來自臺灣)"沒想到,下一秒她語氣驟變、聲音提高地回答:"You know what? You are a fucking Asian. Get out of my country!(你知道嗎?你這該死的亞洲人,快滾出我的國家!)"

當下,我愣住了。語畢後,她竟開始跟著我沿路大聲謾罵,甚至衝上前推撞我、拍打我的手臂。她的聲音充滿敵意,當時街上雖然行人不少,卻沒有人停下來關心。

這時,我才意識到這不是單純的口角衝突,而是一場真正的種族攻擊。我焦慮地環顧四周,試圖尋求幫助,目光落在路邊一名白人女子身上。我匆忙向她求救,她見狀後,不但沒有停下腳步,反而快步離去,似乎也害怕被捲入其中。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

因擔心她是否攜帶武器,我不敢與對方正面衝突,只能快速跑向對街,希望能藉此甩開她。然而,她卻不肯罷休,繼續叫囂謾罵。絕望之際,我終於看到一對華人情侶。他們注意到我的困境,立刻將我拉到一旁,並試圖與那名女子對峙。看見這個狀況的她,非但沒有停手,反而還將目標轉向他們,雙方展開激烈爭執,甚至發生肢體衝突。

眼見情況逐漸失控,我們決定趕緊避開,迅速跑進附近的咖啡廳。果然,那名女子不敢跟進,站在門口怒罵。店員見狀,立即上前關心我們的狀況。不久後,警車趕到,她也隨即被警方逮捕。直到那一刻,我的心跳才稍微平穩,但整個人仍驚魂未定。

這場突如其來的種族攻擊,讓我深刻體會到,種族歧視不只是新聞上的標題,而是現實中真實發生的殘酷事實。

事件發生後,學姐陪我到校警局報案,甚至帶我去章瑩穎紀念碑。在那裡,我感受到一股無以名狀的沉重。

如今,我已順利畢業,在洛杉磯工作半年多。回頭看這件事,我不得不承認──美國的種族問題確實存在,且根深蒂固。美國作為移民國家,擁有多元的種族文化。然而,這種多元並不代表和諧,而是因文化、背景、宗教與歷史因素,形成無形的族群界線。不同族群往往自成社群,而這樣的群體劃分,不僅影響社交圈,甚至延伸至職場、政治與社會資源分配。

以我在美國求職的經驗來說,華人公司因文化背景相近,而傾向聘用華人;同樣地,白人企業在非技術職位上,也較少聘用亞裔或拉丁裔職員。過去,我曾短暫待過一間臺資背景的美國製造企業,公司高層明顯幾乎全是華人,而勞動型職位則由拉丁裔員工主導。這般職場上的「族群區隔」,雖然不至於構成直接歧視,卻是種潛在的結構性問題,使不同族群間的距離始終難以拉近。

即便美國職場致力於推動多元、平等與包容,試圖拉近族群間的距離、提供平等機會,但種族議題仍難以避免。更不用說,2025年美國新任總統對多元平等政策的態度消極,未來這類議題恐將更難推進。

這次事件讓我深刻理解一個現實:美國的種族問題,不只是個別的仇恨犯罪,而是整個社會結構下的必然產物。但這是否代表美國處處充滿歧視與危險呢?其實未必。畢竟,我仍遇到了願意向我伸出援手的人,或許那位女子是出於害怕,而選擇離開,但她至少幫我報了警。那些人性的光點,讓我明白,美國並非全然冷漠。

對於未來想到美國求學、工作的朋友,我的建議是「保持警覺,但也不必過度恐慌」。美國並非每天都充滿種族衝突,只是你必須了解,種族議題確實存在,你可能會遇到,也應該有所準備。美國不是一個完美的國家,但它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世界的現實,讓我們更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