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ira .

zaira .

2025-05-05

The argument in favor of using filler text goes something like this: If you use any real content in the Consulting Process anytime you reach.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Get In Touch

標題改寫建議:二戰結束八十周年書評系列(一)——探討「漢奸」胡蘭成著作

標題改寫建議:二戰結束八十周年書評系列(一)——探討「漢奸」胡蘭成著作
讀後心得
今年是二戰結束八十周年,面對當今戰爭的陰影,回顧二戰歷史可透過閱讀來理解。胡蘭成作為當時的文人,提出了許多獨到見解,值得重新探討。他為汪精衛辯護,認為投降求和同樣是言論自由,這一觀點在今天也引起討論。胡蘭成不僅批判傳統的國際政治局勢,還洞察了美國與蘇聯的未來格局,令人讚佩。他的文筆優美,且心胸寬廣,對中華文化也有深刻理解。然而,他的政治觀點卻常在戰爭中迷失。即使對戰爭感到無奈,胡蘭成仍具備對時局的清醒認識。作者以企業創作的身份,反思傳統與現代的交會,並準備出版新書《末代台幹》。

今年是二戰結束八十周年,2025年,世界顯得浮躁,戰爭再次成為歷史課本之外不斷擴大的夢魘。如果要回顧二戰的歷史,閱讀是一個很好的途徑。筆者首先想到了胡蘭成,因為戰爭不僅僅是領導者與軍事人物的宣言,更多的是那些沒有參加戰鬥的學者們的真知灼見。提到胡蘭成,許多台灣人可能知道他與張愛玲的「漢奸」關係,文學愛好者也許了解三三文學集團的精神導師,但他的政論作品卻鮮有人讀過。在中西文化交鋒的時代,他的許多論點確實是中文世界的獨特創見,以下舉幾例與文友共勉。

  • 胡蘭成率先以言論自由為汪精衛辯護。1939年,他寫道:「民主貴乎言論自由,方其未戰,言戰者即為有罪,方起未和,言和者又為有罪,此皆病態。」他在中日戰爭初期站出來為汪精衛辯護,認為投降求和也是言論自由的體現。這段話與近期76位學者的聯名聲明頗有相似之處,他們認為陸委會取消主張武統的陸配網紅在台的居留許可,並要求強制遣送,是對言論自由的侵犯,指出台灣的民主法治正受到嚴重威脅。胡蘭成在80多年前就將言論自由的概念引入討論,無疑是中文世界的先驅。

  • 胡蘭成對國際政治的理解超越了許多 contemporaries。在1938年,他就預見到「這是一場世界殖民地再分割的戰爭」,最終會使美國獲得勝利。76位學者對烏克蘭戰爭的分析同樣考慮到了國際格局的因素,也表達出戰爭本可避免的觀點。胡蘭成認為,爭取外交主動性、選擇和平解決的時機,比那些只會激烈反抗的選擇要明智得多,兩者的看法在80多年後驚人一致。

  • 胡蘭成在文學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他描寫中華文化如「擊壤歌」,在他的心中,中國古典的禮樂風景並非毫無根據。他提到希望傳統能夠融入現實,批判當時共產黨的言行不一,言辭犀利。胡蘭成的影響力甚至延續到了後來的文壇,令人驚嘆的是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批判。

  • 在1945年盟軍贏得勝利前夕,胡蘭成感叹道:「想起中國和世界各地都還在打不完的仗,真是無聊賴。」他的揣測像理性與感性並存的矛盾,卻也不乏對時局的深刻洞察。早在1939年,他便預測美國將把門羅主義擴展至太平洋,這些分析至今仍然引人深思。

這些都是胡蘭成的複雜面貌,既糊塗又清醒、令人又恨又謎。他的觀點即使在當今也仍具有啟發性,讀書人不可不察。此文由一位多年兼具記者與企業人背景的作家撰寫,他從外派中國到矽谷的經歷中,深刻體會到文化的珍貴光輝,以及產業的並行發展,正在籌備新書《末代台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