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演影響LNG船運|葛如鈞:核能延續使用勢在必行
- byVic

讀後心得
葛如鈞指出,中國近期在台灣周邊軍演,讓人擔心是否會影響液化天然氣(LNG)船的運輸,進一步衝擊台灣的能源供應。雖然官方表示已成功靠卸一艘LNG船,但此事件突出台灣能源結構的脆弱性,核能選項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葛如鈞呼籲支持「核綠共存」的概念,強調台灣需在多元、穩定及潔淨能源中找到平衡。面對再生能源的開發瓶頸,核能仍是國際趨勢,應被納入能源政策考量。
近日,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的軍演,再次引發對台灣能源結構脆弱性的關注,以及對核能選項重要性的討論。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召委表示,中國的軍演讓外界擔心其是否會影響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至台灣,進而影響能源供給。儘管官方指出,4月2日一艘LNG船已在高雄永安港成功靠卸,並未受到軍演的影響,這仍顯示出台灣在能源供應上的脆弱性,及核能的重要性。
該召委強調,國民黨提出的「核綠共存」主張,不僅回應了國內七成民眾對缺電的憂慮,還顯示對核能的支持,正好呼應了當前能源政策所面臨的關鍵轉折點。立法院於4月1日初審通過的「核能延役」法案,標誌著能源選項的討論已邁入實質階段。
雖然進口化石燃料在台灣的依賴程度達96%,但任何區域緊張情勢或封鎖,均會將能源供應置於致命弱點的境地。根據相關報告,北京意圖透過經濟封鎖來切斷台灣的能源供應,這使得核能的穩定性、高能量密度和長期燃料儲存優勢成為政策考量的重點。
相對於國民黨一貫的能源政策,強調穩定與潔淨並重,民進黨推動的「2025非核家園」雖具理想性,但面臨現實挑戰。台灣土地有限,再生能源發展已近瓶頸,2024年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僅佔8.1%-8.2%,遠遠不足以支持AI時代及半導體產業巨大的需求。
在全球範圍內,目前已有440座核反應爐在運行,此外還有65座正在建設中,顯示核能依然是國際趨勢。許多國家如日本、美國和德國都在重新考慮核能的使用,新加坡也在評估核能的可能性。國民黨在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核能延役並與綠能共同發展,提倡「核綠共存」。
此外,國民黨所追求的「核綠共存」主張,不僅回應了國內的電力需求,也與美方的支持立場形成共鳴,顯示台美在能源安全上有著共同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