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ira .

zaira .

2025-04-20

The argument in favor of using filler text goes something like this: If you use any real content in the Consulting Process anytime you reach.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Get In Touch

「誰能真正擺脫加班?中國熱點行業的反內卷口號與實際情況」

「誰能真正擺脫加班?中國熱點行業的反內卷口號與實際情況」
讀後心得
劉女士(化名)在上海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她表示加班問題依然嚴重,雖然企業表面上不再鼓勵加班。中國近期在兩會上討論「整治內卷」並呼籲企業停止加班,但許多公司仍然強迫員工加班,尤其是汽車行業。這種內部競爭造成的過度加班已經引發不少悲劇,且在勞動法規上仍難以實現改變。儘管有「反內卷」的政策,但現場工作文化幾乎沒有改變,員工普遍擔心表達真實情況會遭解僱。行業內的高壓與競爭,也使得企業員工被迫加班,無法實現真正的工作生活平衡。

「實際上我們只是將工作帶回家繼續做,這樣樓裡的燈熄滅了,表面上看似不加班,但實際上誰能真正不加班呢?」在上海一家互聯網企業工作的劉女士(化名)告訴媒體。在今年的中國兩會上,「整治內卷」成為熱議話題,隨後一些媒體報導呼籲企業停止加班以符合該訴求。然而,多家行業內的公司員工表示「加班依然在持續」。在近年的網路流行詞中,「內卷」用來描繪過度競爭的現象。有網友將其形容為「在一個集團內部透過自我壓榨和劇烈競爭,獲得微小的優勢」。最常見的「內卷」形式包括長篇報告要求以及因此伴隨的加班文化。過去幾年,多家大型企業因強制加班導致員工猝死的事件頻頻被報導。例如,奇瑞汽車曾被曝光員工在一個月內加班120小時,月薪卻僅有4,800元人民幣。2023年,奇瑞的高管甚至發郵件要求所有部門在周六加班,而新能源汽車公司蔚來也被指控出現類似情況。

根據中國的勞動法,企業員工每日工作不得超過8小時,每週平均工時上限為44小時。在「996」概念流行的時期,中國最高法院曾裁定「996」違反了《勞動法》,但這些規定在實際執行中鮮有改變。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保障新興產業的發展,並強調防止「內卷式」競爭。中國領導人亦在今年的人大會議上強調要「主動打破『內卷』競爭」。隨著官方強調「整治」,媒體開始報導如美團取消騎手超時扣款、大疆辦公樓準時關燈等企業的新政策,「不加班」也成為微博熱搜。然而,劉女士表示,她要求匿名是因為「告訴媒體實際加班情況可能會導致被開除」。

在「反內卷」的大背景下,政府聚焦於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等行業。同時,官方不僅要求控制價格戰,還要求這些行業改進生產模式。儘管官員及政治局明言「反內卷」,但多家企業員工告訴媒體,加班依然是常態。新能源汽車公司員工李先生提到,「對媒體講述加班的細節有可能會被開除。」「反內卷」這一詞的推行,對員工所產生的改變幾乎無蹤可尋。

汽車行業的零部件供應商也面臨同樣的困境。來自江蘇的汽車配件製造商王先生表示,過去幾年即使在疫情期間的壓力下,他仍不願與中資汽車公司合作,因為「壓力過大」。他指出,中資企業的訂單來得急且多,一旦接下來就要加班,這樣的情況是毫無必要的,並且他並不把中資車企當成重心,「我有自己的家庭要顧,沒時間陪中資車企打數字遊戲。」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政府發文要求車企規避低價競爭,比亞迪依然要求供應商自2025年起降價10%。「強制加班還要我降低成本,這和『反內卷』有何關聯?」王先生質疑道。

在行業內,許多員工對「不加班的車企」表示驚訝,余先生則指出,有需要加班的崗位薪資更高,來應聘的人在面試前便已心理準備。「一輛車的設計到上線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需要考量知識產權、技術和供應鏈的各個層面,在這種快速迭代的情況下,工作者幾乎不可能選擇不加班。」他提到,行業的市場壓力使得公司不得不加快產品的迭代速度。根據行業媒體的報導,2016年至2023年間,中國市場共發佈了1028款全新車型,但許多新車在發佈後的成交額卻不如預期,顯示娛樂泡沫帶來的市場競爭壓力。

在面對內部市場競爭的背景下,中國車企相繼將重心轉向海外市場。由於產品更新速度快,他們需要不斷適應市場需求,使得職員的加班問題更為嚴重。以某知名公司為例,從L9到L8和L7的頻繁發布,伴隨著高強度的工作時間,加上每週6天的工作常態,讓員工疲於奔命。「比亞迪早在2024年就要推出2025年度的車款,」李先生感慨道,「這種情況下,我們該如何工作?」此外,行業內的員工流動性大,往往導致決策速度慢,而一些員工也需要同時兼顧多個項目。

面對這場加班文化的挑戰,中國的勞動法雖然規定工作時間上限,但實際上大多數勞動者難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政府一系列針對「反內卷」的行動,並未能顯著改變企業的行為。上述公司雖在面上反對加班文化,但在實際運作中,仍然將重心轉向海外市場,以應對市場飽和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