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減少卻獲得晉升,國軍加薪出現異常情況
- byVic

讀後心得
國軍志願役人力面臨不足,賴總統日前宣佈加薪,每月最高可達一萬兩千元,讓許多基層士官兵感到振奮。但此措施可能導致部隊內部出現「長官薪水低於部屬」及「晉升減薪」的現象,專家擔心士官會因此不願升遷。此次加薪主要針對戰鬥部隊,連級單位每月加給從五千增至一萬兩千元,營部與戰鬥支援單位則從三千增至七千元。官員指出,並未改變上級參謀職位的薪水,這可能使得中尉更願意留在排長或副連長的職位,因為晉升後的薪水可能會減少。未來面臨升遷時,不少中尉可能選擇抗拒。專家建議國軍應參考其他國家的專長加給制度,以更好地激勵官兵學習與成長。
國軍志願役人力不足,賴總統日前宣布加薪,最高可達每月一萬兩千元。這項措施讓不少基層士官兵感到高興,但可能出現「長官薪水比部屬少」以及「晉升等於減薪」的現象。專家指出,這項制度可能使尉級軍官故意不願升官;對於部隊中的中堅力量如校官或參謀而言,更是感受到相對剝削。
此次加薪的重點在於「戰鬥部隊加給」,國防部認定的戰鬥部隊連級單位每月從五千元增加至一萬兩千元;戰鬥部隊的營部連或戰鬥支援單位從三千元增加至七千元。然而,志願役官兵所獲得的「志願役勤務加給」僅增加五千元,中、上校則減少至四千元,將軍則為三千元。
這項新政策在軍中引發廣泛討論,有人擔心會出現中尉不願晉升為上尉的情況。中尉只能擔任排長或副連長,兩者都能享有戰鬥部隊加給和主官加給,總額可超過一萬六千元;而升為上尉可能需要調任到營部或旅部參謀,將失去這兩項加給,扣除晉升後的薪資增幅,實質上等於減薪一萬兩千餘元。
官員指出,國軍的參謀工作負荷繁重,未來上尉的作戰官薪水可能低於中尉的排長,甚至有可能與上士的士兵接近,因為後者的職缺依然掛在營部連,可以享有第二級的加給。目前已經有中尉透過體能測驗未通過等方式來抗拒升遷,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類似情況發生。
曾任陸軍副司令的前立委指出,軍隊是強調階級的科層體系,通常應該給予高階者較優的待遇以利於領導;其實作戰官或後勤官的工作重要性和辛勞程度並不會低於同階級的連長。儘管重視基層和戰鬥部隊並無不妥,但不該以「營/連」為界一刀切。國軍應該學習其他國家設立專長加給,鼓勵官兵提升專業能力。
淡江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的兼任助理教授表示,對所有作戰單位的志願役官兵,不論兵科、官階與職務,給予相同金額,可以解決上述的副作用。未來的作戰將會朝模組化的方向調整,根據任務性質從不同兵種抽調人員和裝備,編成特遣隊或戰鬥群,這種所謂的一、二類的分類已經不再具意義。教授指出,當初訂定這些有瑕疵的規定,主要是因為預算有限;現在政府承諾國防支出達到GDP的3%,意味明年的預算將較今年增加近一千六百億元,足以應對制度調整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