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評論】深入探討矽谷的「私校熱」,家長們的考量因素究竟是什麼?
- byVic

讀後心得
最近台北的私立國中入學考試錄取率低至5%,許多人認為這比考上台大還難,顯示出私立學校對父母的吸引力。在矽谷,我也觀察到類似現象。矽谷家長普遍選擇私校,因為學區房價高昂,並且公立學校經費不足,難以提供良好教育資源。對於一些家長來說,私立學校能提供更具競爭力的教育,滿足他們對孩子的期望。這使得私校成為一個日益普遍的選擇,特別是在矽谷這個中產階級聚集的地區。選擇學校的問題不僅限於台灣或矽谷,而是當代父母共同面對的挑戰。
近日,台北許多私立國中舉辦入學考試,根據報導,錄取率最低甚至只有5%,因此被許多人形容為「比考上頂尖大學還難」。這樣的現象顯示在我們下一代的孩子身上,私立學校對現代父母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台北,在美國矽谷同樣如此。作為準國中生和準國小生的母親,我也有深刻的觀察。
矽谷的家長普遍持有「私立學校優先」的共識。教育理念往往源於父母的成長經歷。我的先生和我在台灣都是從小學開始,一路讀公立學校直到大學。那個年代的公立學校同樣混雜,是社會的縮影,很多社會百態的觀察皆源於我的童年求學經驗。當我們的求學歷程來到最後階段,第一次選擇私立學校,便是進入美國南加州大學──我讀碩士,先生讀博士。初來時,我曾開玩笑說自己是全校最窮困的人,但不久後我便察覺,真正的貧窮其實是缺乏實力。
在南加大的小社會裡,「實力至上」才是關鍵,這包括經濟實力、學術能力、才華和人脈等,這些因素遠比貧富更為重要。因為我們的經歷,我們從未感受到公立與私立學校之間有難以逾越的鴻溝,因此在我成為母親後,自然而然地選擇進入洛杉磯的優質學區,希望讓孩子一路就讀公立學校,直到大學畢業。
實話說,美國的優質學區就讀,門檻甚至比台灣低,因為美國的優質學區多樣,四面八方的移民都有能力進入,更不用說實力堅強的台灣人。我在美國的13年裡,認識的台灣朋友,只要選擇公立學校,無一例外都讓孩子就讀優質學區的學校。
然而,在矽谷這個中產階級最密集的地方,我第一次聽到「來到矽谷,就放棄公立,選擇私校。」這意味著在繳交高額稅金的情況下,還要負擔兩個孩子每年合計5-10萬美元(約新台幣165-330萬元)的學費,直到高中畢業。這個觀念讓我非常震驚與掙扎,但隨著深入了解,我發現矽谷家長崇尚私立學校的理由,確實有其道理。
- 原因一:學區房極為昂貴。矽谷的房價不斷上漲,讓不少年輕家庭無法負擔,這也使得許多中產階級選擇私校就讀。即使身為工程師,想要買學區房也並非易事。
- 原因二:公校資源不足。學校經費短缺的情況時有發生,許多家長反映學校缺乏必要的資源。
- 原因三:公立教育可能不符合矽谷家庭的期望。這裡的父母希望孩子接受更具挑戰性的教育,而不滿足於傳統的公立教育模式。
矽谷的私校風氣愈發盛行,而在這樣的環境中,教育的選擇越來越成為兩極化的課題。身為父母,無論是希望孩子有快樂的童年還是良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感受到的壓力無疑在加大。選擇不選擇私校,不僅是台灣的議題,也是矽谷家長的掙扎,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