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一碟原來是「油脂大魔王」!營養師指出:傳統小菜油脂含量高,最推薦海帶和蘿蔔
- byVic

讀後心得
外食時選擇小菜當開胃食物,雖然能提升食慾,但熱量隱藏在美味中,往往不易察覺。營養師蘇妍臣指出,一些看似健康的蔬菜小菜,在烹調過程中可能變成油脂地雷。她建議每餐應包含「菜、肉、飯」三種食材,比例為2:1:1,能幫助控制熱量攝取。滷海帶和滷蘿蔔的油脂含量較低,而滷筍乾則因常搭配五花肉,油脂量較高,容易攝取過多。如果選擇白菜滷,避免加入蛋絲和豬皮,否則油脂會暴增。涼拌菜如小黃瓜和泡菜也需留意調味料的油脂和糖分,避免無意中超標。
外食時選擇幾盤小菜作為開胃小食,能提升食慾,然而,熱量的地雷可能隱藏在美味之中,卻不易被察覺。營養師指出,一道非常受歡迎的古早味小菜,意外地是油脂的罪魁禍首!在外用餐時,點選小菜需格外謹慎,即使是看似健康的蔬菜,若其烹調方式不當,仍可能成為「油脂地雷」,導致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油脂。
建議每餐應包含「菜、肉、飯」三樣食材,並依2:1:1的比例搭配,這可以幫助控制熱量的攝取。
滷海帶和滷蘿蔔的油脂含量最低,因為小吃店在加熱後通常不會再加入油脂,僅加少許醬油膏,即可上桌,這樣能避免過多油脂的攝取,吃得更安心。
關於青菜,通常以為燙青菜的油脂含量會低於炒青菜,其實正好相反!100公克的炒青菜需要搭配約5公克的油,而100公克的燙青菜卻可能淋上約12.5公克的油。因此,點燙青菜時可請店家少加油,用少許紅蔥油搭配醬油膏,能有效降低油脂的攝取。
籤乾本身熱量不高,但通常烹調時會搭配五花肉或其他油脂食材,這樣一份100公克的滷筍乾,油脂量就可能佔到當餐的一半,這樣會讓油脂攝取過高。
至於白菜滷,若不加入蛋絲及豬皮,油脂含量相對較低;一旦加入這些食材,油脂量可能會增加七倍,需特別留意。
對於清爽的涼拌小菜,如涼拌小黃瓜及醃蘿蔔等,因通常添加砂糖及香油,容易在不經意中攝取過多糖及油脂。若完全喜愛辣味,選擇香辣口味的時候,還可能添加辣醬或辣油,熱量及油脂會進一步提高。
關於泡菜,韓式泡菜的熱量及油脂含量相對低,而台式泡菜則可能添加砂糖,雖然油脂不高,糖尿病患者仍需注意泡菜的攝取量。而黃金泡菜因製作時加入豆瓣醬及香油,每100公克油脂量可占整餐的三分之二,如果再與炸物搭配,熱量將容易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