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的影響下的臺美關係
- byVic

讀後心得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初期,其外政策讓台灣社會對美國的信任度上升,然而台美關係依然不明朗。川普任命的國務卿和國防部長雖重視台美關係,但川普本人卻鮮有提及。觀察重點包括防衛、半導體、科技合作與能源四大領域。民進黨政府提升防衛預算的計畫可能遭遇挑戰,且美國對台軍售交付時程可能受到影響。半導體產業方面,台灣的「矽盾」已轉變為談判工具,影響未來經濟與人才流失。科技合作中,台灣將融入美方主導的高階市場,但是否會限制兩岸合作尚待觀察。能源方面,政府缺乏改善方案可能導致短缺,美方則可能推動核能等產品的採購,增加對美依賴。最後,民進黨政府需客觀評估,以爭取台灣的發展空間與利益。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才兩個多月,他的涉外政策已讓臺灣社會的「疑美論」再次升高。雖然川普任命的國務卿和國防部長重視臺美關係,但他對臺政策的意圖似乎不明。除了近期的關稅爭議,臺美關係的觀察重點可集中在防衛、半導體、科技合作和能源四大領域。
-
關於臺灣的防衛,民進黨政府已在努力將相關預算占GDP比例由約2.45%提升至3%(約新臺幣7900億元)。若川普政府迫使臺灣將防衛預算提高至GDP的5%(約1.3兆元),這對臺灣整體發展將是重大挑戰。美國對臺軍售的交付可能受到影響,因為美國要求盟邦提高國防開支,這或將使臺灣在取得軍售上遇到延遲。
-
在半導體產業方面,許多臺灣人認為的「矽盾」已演變為「矽牌」,而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之前,這張牌早已交給美方。台積電及其上下游供應鏈的動向將直接影響臺灣未來的經濟發展。
-
科技合作方面,臺美在人工智慧、感知晶片等領域已有一定合作基礎。美方要求在合作中不得使用中國技術,這將促使臺灣企業與人才更深入地融入美國主導的高階市場。
-
關於能源產業,民進黨政府的能源規劃未能妥善配置,可能導致能源短缺。美國鼓勵開放核能並進口其能源產品,這樣將加深臺灣對美國的依賴,並可能影響臺灣的國家安全。
整體而言,民進黨政府能否客觀評估情勢,為臺灣爭取到足夠的空間和利益,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