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今年成為台東的新常客,共有13隻現身
- byVic

讀後心得
黑面琵鷺最近在台東知本溪出現,因其特殊的喇叭狀鳥喙在水中覓食而被稱為「喇飛」。每年冬春,這種一級保育類的珍稀鳥類會來到台南七股度冬,但近年來在台東的出現次數和數量增加,去年曾現蹤9隻,今年更創下13隻的新紀錄。這些鳥通常在淺灘覓食,動作優雅,引人注目。黑面琵鷺以其可愛的外型及精準的覓食技巧,成為台東難得的生態景觀,吸引了不少民眾觀賞。
一級保育類的黑面琵鷺在台東知本溪的出海口現身,由於牠們善用喇叭狀的鳥喙在水中覓食,因此也被稱為「喇飛」。每年冬春季節,這些珍稀的保育鳥類會飛到台南七股過冬,數量可達上千隻,成為當地著名的生態景觀。近年來,原本較少出現於台東的黑面琵鷺出現的頻率與數量卻逐漸增多,去年曾一口氣現蹤9隻,今年更創下紀錄,達到13隻的數量。
生態工作者形容,黑面琵鷺的覓食姿態尤為有趣,牠們在水中「喇來喇去」。黑面琵鷺作為台灣的常見度冬候鳥,體量稀少,被列為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國際上也將其歸為瀕危物種。這些鳥類每年10月從北方遷徙至南方,以七股作為冬季棲息地,而在台東則顯得難得一見。
去年底,台東森林公園在進行景觀改造的過程中,首次迎來9隻黑面琵鷺的造訪,這不僅是園區的第一次,更創下了台東的歷史紀錄,讓民眾與遊客驚喜不已,施工單位也因此暫時停工,等待鳥群離開後再復工。今年春天,民眾又在知本溪出海口發現成群黑面琵鷺,數量約12至13隻,牠們在短暫棲息覓食後,於前日飛離,再次刷新了紀錄。
觀察者表示,以往從未見過這麼多黑面琵鷺,過去在台東僅偶爾見到牠們於魚塭的身影,通常是在淺灘覓食,動作優雅而斯文。然而,這次觀察到的三隻黑面琵鷺尤其俐落,經常使用喇叭狀的嘴喙在水中不斷搜尋食物,因此獲得了「喇飛」的稱號。這些鳥喙周圍布滿感應器,可以精準感知水中是否有獵物,牠們看似隨意的動作實際上非常專業且高效,再加上其可愛的外型,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