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推出「救市三箭」保護台股 法人建議優勝劣汰 提供五大投資方向曝光
- byVic

讀後心得
政府的股市穩定政策效果短暫,台股的長期走勢受川普政策轉向、產業基本面、國際資金流動及市場信心等外部因素影響。川普近期對台灣實施32%關稅,對台灣經濟及股市造成重大衝擊。投資人應採取「汰弱留強、趨吉避凶」的策略,聚焦於基本面良好且受到衝擊較小的產業。建議潛在投資方向包括低對美出口比重的台廠、代工非美企產品的企業、中概生成股及內需股、軍工股和防禦型股票。同時,需密切關注可能的關稅豁免情況,靈活調整持股結構,以應對未來的市場變化。
政府的股市穩定措施僅能在短期內提供支持,台股的長期趨勢依然受到川普政策變化、產業基本面、國際資金流動及市場信心恢復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近日,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台灣實施32%的對應關稅,這一政策作為其全面關稅政策的一環,對台灣經濟與股市造成了明顯衝擊。面對這種情勢,投資者應如何應對?專家建議採取「汰弱留強、趨吉避凶」的投資策略,並提出五個潛在的投資方向。
台灣股市面臨國際股市的衝擊,川普的關稅政策不僅針對台灣,還對全球160個國家施加10%的基礎關稅,並對貿易逆差國家徵收更高的關稅。例如,台灣在2024年對美貿易逆差達739億美元,因此被課以32%的關稅。雖然台股因清明節假期未立即反應,但近幾日全球股市已因關稅消息大幅下跌,例如美國道瓊指數下跌超過5%,歐洲主要指數跌幅達4%,亞洲市場如日經指數和韓國KOSPI也同步重挫。預計在2025年4月7日,台股開盤將難以倖免,將受到國際股市的影響而低開。
為了減緩衝擊,主管機關在4月6日晚間急忙推出幾項市場救助措施,包括放寬融資保證金差額、調整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數量及融券保證金成數,自4月7日起實施五天。此舉旨在壓制短線賣壓、緩解空頭壓力並穩定市場信心。然而,歷史數據分析顯示,這些政策雖能在短期內發揮一定效果,但長期走勢仍依賴於外部因素,例如川普政策的變化、產業基本面、國際資金流動及市場信心的恢復。因此,投資人對後續發展必須謹慎評估。
在川普的關稅風暴之下,專家指出,若台股投資人不想完全退出市場,可以考慮減少持股比例,採取汰弱留強的策略,專注於基本面強勁,受關稅衝擊較小或可能受益的產業與個股。以下是五個潛在的投資方向:
- 對美出口比重低且競爭非美企業的台廠。台灣隱形眼鏡產業主要市場集中於日本、中國及歐洲,受美國關稅影響有限,可能成為受惠者。
- 代工非美企業產品的台廠。有些台廠代工的品牌如愛迪達、Puma等,在非美市場的競爭力提升可能因此受益。
- 中概股、內需股與生技股。這些股票不依賴美國市場,受影響有限,在經濟回暖期顯示出防禦性。
- 軍工股。隨著國防支出的增長,軍工股將受益於台灣對美軍購的增加。
- 防禦型股票與業績成長股。在市場大跌時,某些防禦性股票可能展現韌性,並有部分業績成長的個股逆勢上漲。
根據相關的關稅法規,若進口產品中美國成分占比超過20%,則可獲得關稅豁免。這一條款若被適用,對高階電子產品影響深遠,可能讓美國科技公司無需大幅調整供應鏈,短期內有利於科技股反彈,也將緩解對台灣科技股的壓力。然而,川普政府保留最終解釋權,隨時有可能調整政策,因此投資者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川普對台灣徵收32%關稅無疑構成重大挑戰,但也隱藏著轉機。在不利環境中,投資者應尋找影響較小或受益的標的,如對美出口低的台廠、代工非美企產品的公司、內需及生技股、軍工股與防禦型股票。同時要密切注意潛在關稅豁免的發展,以把握科技股反彈的機會。靈活調整持股結構並採取汰弱留強的策略,將是投資人避險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