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憑藉SpaceX征服宇宙?
- byVic

讀後心得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兩名太空人原定八天的任務意外延長至九個月,最終於3月19日搭乘SpaceX的龍飛船平安回地球。此次任務始於2024年6月5日,但因波音Starliner在途中出現故障,NASA決定讓他們暫時留在國際太空站。波音公司面臨重重困难,虧損高達118.3億美元,與NASA的合作信心受到影響。相比之下,SpaceX則表現出色,成為NASA的主要合作夥伴,並在未來的月球和火星計畫中扮演重要角色。馬斯克正努力重塑NASA的太空計畫,期望為火星任務獲得更多資源。
新聞提要
原本預定僅持續八天的任務,卻意外演變成超過九個月的「太空長征」。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兩名太空人,經歷在國際太空站滯留九個月後,終於在台灣時間3月19日搭乘SpaceX的龍飛船平安返回地球。
精句選粹
某知名企業負責人正在努力改造其計畫,重新分配聯邦資金,並安插忠誠的員工協助實現他長期的目標:將人類送往火星。
回顧這場「太空長征」的起點,最初僅計畫為八天的任務。2024年6月5日,兩名美國太空人由波音的Starliner飛船送入國際太空站,但途中發生了推進器故障及氦氣洩漏問題。經NASA評估,讓兩名太空人按照原計畫搭乘Starliner返回地球風險過高,因而決定讓他們暫時停留在國際太空站。
關於波音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波音Starliner的首次載人飛行。波音過去一直是美國太空與國防產業的代表,於2010年代啟動了Starliner計畫,但近幾年遭遇種種挫折,導致進度嚴重延誤,直到2024年6月5日,Starliner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才終於啟動。不幸的是,由於太空船的故障,兩名太空人不得不在太空中滯留長達九個月。
- 2024年對波音而言並不順利,面臨了一系列的飛行安全事故、罷工以及太空計畫失利,全年度虧損達118.3億美元。
- 其旗下國防、太空與安全部門的虧損達到54.13億美元,主要原因是包括NASA的Starliner太空艙在內的五大固定價格開發項目遭遇巨額虧損。
- 有分析指出,波音在執行固定價格合約時未能有效控制成本,加上內部人員流失和組織官僚化,使得該部門面臨結構性瓶頸。
隨著NASA和美國國防部對波音的信心逐漸下滑,轉而尋求更具靈活性的商業夥伴。若波音無法有效轉型,其在商業太空市場的地位恐將被邊緣化。
與波音的困境相比,SpaceX的情況則相對順遂。不同於波音的首次載人任務因故障而讓太空人受困,SpaceX的Crew Dragon已成為NASA載人任務的首選夥伴,執行多次常規任務,並成功載送數十名太空人往返國際空間站。此外,SpaceX亦負責國際太空站的貨物補給任務,累計已成功完成數十次Dragon太空船的發射。
面對未來,NASA的「重返月球」Artemis計畫中,SpaceX開發的Starship火箭更被選為官方的登月著陸器,負責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的任務。隨著國際太空站逐漸接近2030年結束服役,NASA與SpaceX簽署了一份價值8.43億美元的協議,讓SpaceX負責國際太空站的最後一程。
此外,眾所周知,某知名企業負責人對各聯邦機構的預算、組織和技術系統均有著深遠的影響力。報導提到,這位負責人正在重塑NASA的太空計畫,調整聯邦資金分配,並安插親近的夥伴以協助實現其長期目標:將人類送往火星。
據悉,他也在積極尋求政治支持,告訴相關人士,將人類送上火星將使自己成為「創造第一的總統」的政治成就更為輝煌。此外,白宮計劃在即將發布的預算計畫中,提議取消波音負責的重型運載火箭計畫,這將為火星計畫釋放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在在人事任命方面,某知名企業的合作夥伴在去年12月被任命為NASA局長。而據高層透露,NASA的資源將被重新配置,重點將放在火星項目上。內部員工被告知,當NASA的月球計畫與火星計畫產生衝突時,應優先考慮火星任務。
更多工商新聞報導,包括某公司成立5G元宇宙加速器及在大陸蚌埠建立新廠的計畫,以及PCB廠的創新發展,致力於半導體測試板的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