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 檔期推案達到 8000 億,創下歷史次高紀錄
- byVic

讀後心得
2025年房市進入冷靜期,儘管今年的推案總額創下次高紀錄,但市場購買力明顯下降,建商面臨去化壓力。專家指出,預售屋交易量驟降,顯示市場逐漸轉冷。許多成屋雖保持高價,但銷售緩慢,建商透過折扣策略加速去化,而不願直接降價。未來,中小型建商可能因資金緊張提前讓利,某些熱門區域則因供應過剩而出現銷售壓力。對於購屋者來說,當前房市或許帶來更好的議價機會,選擇時應觀察實際成交情況。
2025年房市正逐漸進入冷靜期,雖然今年的329檔期推案總額超過8,000億元,創下歷史次高,但市場的買氣則明顯萎縮。專家表示,隨著預售屋與成屋的去化速度明顯放緩,建商面臨的庫存壓力已不容忽視。本平台整理了市場最新數據與專家觀察,從預售屋、成屋到區域結構,讓您全面了解這波推案潮的隱憂與應對策略。
預售屋交易驟降,房市轉冷的訊號愈加明確。根據專家的分析,預售屋是觀察房市景氣的先行指標。2023年6月全台預售屋交易量曾衝破1.6萬件,但到同年12月卻降至5,000件以下,顯示市場已經轉冷。許多建商雖然推出了很多案量,但成交速度卻驚人地慢。
成屋面臨更大的壓力,建商受困於「降價」或「撐價」的兩難境地。觀察北中南的主要建案可見,許多快完工的成屋案雖然保持高價,但銷售卻緩慢。建商多透過低樓層折扣、贈送裝潢等方式「變相讓利」以加快出清。建商不直接降價的原因包括:降價可能影響已購戶的信心和品牌形象,還可以選擇將房源暫時不賣,等待時機再推出。大型建商資本充足,能耐過短期低潮,但若庫存無法去化,將面臨以下風險:銷售期延長、現金回流減少、銀行貸款與資金調度壓力增加,而中小型建商可能因資金緊張而率先讓利求生。
哪些區域的風險最高?三大現象已提前示警:
- 新案與二手房同步暴增:如台中海線、高雄楠梓等熱門區域,因市場熱潮退燒而出現推案過剩,導致銷售壓力浮現。
- 投資客退場,轉手困難:例如嘉義、苗栗等地因為台積電的效應而升溫,但受到貸款和利空消息影響,轉售變得困難。
- 高總價市場首當其衝:貸款成數降至28.62%,利率高達2.76%,導致高價住宅買家觀望氣氛濃厚。
隨著房市轉冷,卻反而使得議價空間增大。建商的應對策略包括:推出小坪數、輕裝修的房源,並分批釋出。此時,建商也在推案與去化之間進行策略調整,縮小坪數以壓低總價,強化自住客吸引力,並避免市場出現大量釋出壓力。
在選擇房產時,購屋者應注意:不僅要看廣告熱度與樣品屋,還需觀察實價登錄揭露的戶數、已購比例及現場看屋人潮是否有優惠戶或釋出變化。如果銷售進度緩慢,未來可談出更好的議價空間,甚至能獲得額外贈送的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