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ira .

zaira .

2025-04-19

The argument in favor of using filler text goes something like this: If you use any real content in the Consulting Process anytime you reach.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Get In Touch

【換日線評論】深入探討矽谷「私校熱潮」,家長們的考量何在?

【換日線評論】深入探討矽谷「私校熱潮」,家長們的考量何在?
讀後心得
近日,台北私立國中入學考試的錄取率低至5%,引發許多家長對私立學校的高度關注。類似情況也在美國矽谷出現,許多家長認為私立學校的質量優於公立,尤其在高房價的環境下,進入優質學區的門檻極高。矽谷的公立學校面對經費不足的困境,影響到教育資源的分配,導致家長更傾向選擇私立學校。該現象反映了當今教育選擇的極端化,成為父母們亟需思考的重要議題。

近日,台北的多所私立國中舉行入學考試,根據報導其錄取率最低可達 5%,許多人甚至形容這比考上台灣大學更具挑戰性。這樣的現象顯示出私立學校對現代父母而言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不僅是台北,矽谷的情況也是類似的。身為準國中生和國小生的家長,我對此深有感觸。

在矽谷,許多家長普遍認為私立學校更為理想。教育的理念,很大程度上源自於父母的成長環境。作為一位曾經在台灣就讀公立學校的學生,我和我的先生也曾大學畢業於公立學校。在那樣的年代,公立學校的環境多樣,幾乎是社會的縮影。對社會的許多觀察與體悟,多數來自於我的求學經驗。而在我人生的最後一個學習階段,我們逐漸接觸私立學校,最後進入美國洛杉磯的南加州大學進修。入學之初,我曾戲謔自己是校內最窮的學生,但不久後我便發現,真正的「貧窮」是缺乏實力。在南加大的學術環境中,「實力」才是真正的關鍵,這包括經濟實力、學術能力、才華與人脈,這些因素遠比貧富更為重要。因為自己的親身經歷,我並未感受到公立與私立學校之間的不可逾越,所以在成為母親後自然而然選擇讓孩子就讀洛杉磯的公立學校,直到大學畢業。

談到美國的好學區,其實比台灣的要求還要低,因為美國有許多優質學區可供選擇,各國移民都能進入,更不用說實力強的台灣人。過去13年間,所有認識的台灣朋友選擇公立學校的情況下,都讓孩子讀到了優良學區的學校。不過,在被稱為中產階級最集中的矽谷,我第一次聽到很多人認為「來到矽谷就不應該選擇公立學校,應選擇私校」。這讓我驚訝又掙扎,因為這意味著我不僅要繳高額的稅金,還得負擔兩個孩子每年合計 5-10 萬美元的學費,直到高中畢業。

首先,矽谷的學區房價格居高不下,這讓每個矽谷人都覺得驚訝。作為灣區的房地產經紀人,我親身見證了這一點。剛搬到灣區時,庫比蒂諾的學區房均價約250萬美元,但在短短兩年內,這個價格已經達到350萬美元,超過一億台幣。房子本身的價格並不算高,真正昂貴的是矽谷的地段。而庫比蒂諾作為著名的中產階層好學區,尤其是早期台灣移民的熱門地點,讓希望孩子進入好學區的家庭面臨高門檻。即使是工程師,針對那些年輕夫妻來說,真的能僅憑自己的能力負擔這類房價嗎?對一般矽谷人而言,購買學區房的難度可以說是全美最高。

其次,公立學校的資源不足則使得許多家長感到被剝奪。一些學校因經費不足,甚至無法聘請體育老師,家長們只能輪流負責此工作;又或因為經費的問題,圖書館被迫關閉。這些在其他地方未曾聽聞的情況,在矽谷卻變得司空見慣。除少數學區外,大多數學校時常在經費上苦苦掙扎,無法獲得穩定的資源。矽谷的特性使得許多中產階級選擇將孩子送往私校,最終使公立學校的學生人數逐年下降。

最後,矽谷的家長選擇私校的原因多數是基於對教育質量的高要求。在這裡,很多父母覺得公立學校的教學方式過於統一,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而私立學校則更加靈活,可以提供高強度的課程,進而吸引許多希望孩子能夠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家長。這類對「天才教育」的渴望,使得私立學校的選擇在矽谷愈加普遍。

教育永遠是一個個人化的選擇,而當社會趨於兩極化時,父母的選擇也愈加極端。我希望孩子能擁有快樂的童年,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在安全的環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與資源。然而,當這些期許成為選擇的標準時,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無論是否選擇私校,這都是我們這代父母需要深思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