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廣角鏡》志工:台南府城最美的風景線(下)
- byVic

讀後心得
陳惠玉女士在罹癌後成為志工,以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奉獻,感動每位病友。公益志工在台灣已超過一百一十萬人,台南市的志工比例最高,九成為女性。好友涂佳榮發起出書計畫,筆者與團隊訪問了百位志工,精選出一些感人故事。像是陳翊嘉,勇敢克服聽障成為大學生及志工,推廣寵物領養理念;還有百歲志工林庸,退休後積極參與環保活動,他的熱情感召家人及朋友一同投入志工行列。這些志工用善良的心影響周圍,值得大家給予更多支持與掌聲。
醫院志工陳惠玉女士,在罹患癌症後,決定投身志工服務,以有限的生命進行無盡的奉獻。她的同理心、耐心和愛心深深打動了每位病友。
志工這一身份廣泛存在於公益領域,公益活動可以跨越宗教與政治的界限,成為人們共同的連結點。儘管人們的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場各不相同,但公益的精神卻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我們常見到聖嚴法師與某位主教彼此對談,雖然各自的信仰不同,但對於人類社會的關懷卻是一致的,他們討論的愛與奉獻,皆屬於公益的範疇。每當災難發生,志工如消防員和醫院志工會無私地伸出援手,關心災民而不問其政黨立場,這正是公益的珍貴所在。
台灣的志工風氣非常興盛,志工人數已超過一百一十萬,平均每二十人中就有一人是志工。在六都中,台南市的志工活動尤為活躍,超過十萬名志工,約每二十人中便有一人參與志工服務,人口比例在六都中最高。如果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那麼台南最美的風景無疑是這些志工。
為推廣志工精神,好友邀請筆者共同合作出版一本書,集合了一支包括文字、攝影及企劃的採訪團隊,花費了一年時間走訪台南、高雄和屏東三個縣市,採訪了超過一百位志工,最終選出四十人,筆者撰寫了約十萬字,並由知名攝影師為志工們捕捉每一個精彩瞬間,計畫集結成冊。
在訪談過程中,幾位志工讓筆者印象深刻。例如,陳惠玉女士在2007年被診斷出癌症,決定不留遺憾,將有限生命化為無限奉獻。她在醫院的志工生涯已經十七年,經常以「四道人生」安慰末期病友,這四道包括:道謝、道愛、道歉、道別,表達謝意、愛、歉意及告別。她的同理心和愛都讓每位病友深感溫暖。
另一位志工陳翊嘉,因聽力障礙而遭到霸凌,曾一度對生命感到絕望,但她用無比的勇氣走過了二十多年。經過電子耳手術後,她終於能聽見聲音,現在是一位大學生,積極參與志工行列,並在各種公益活動中幫忙拍照、錄影,還推廣「領養替代購買」的理念,因為她相信每個生命都應受到尊重和善待。
百歲人瑞林庸,是來自台南市將軍區的環保志工,他從小務農,退休後持續為村裡清除雜草。雖然年事已高,他依然能維持身體健康,感召家人與朋友一同加入志工行列。村民們看到他不懈的努力,紛紛效法,加入志工隊伍。
在與志工的交流中,筆者被他們的「善良」深深打動。雖然他們或許並不出名,也未必能夠富裕,但卻依舊懷著一顆善良的心靈,默默奉獻社會。正如美國作家所言:「善良是一種聾人能聽到、盲人也能看到的語言。」志工們的善良值得我們更多的鼓勵,每當遇見志工時,請不要吝惜你的掌聲,而每一句感謝對他們來說都是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