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居首!最新研究揭示常見食用油可能促進乳癌腫瘤增長
- byVic

讀後心得
台灣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為乳癌,其中「三陰性乳癌」尤其棘手,因其治療選擇有限。近期史丹佛大學的研究指出,飲食中的ω-6脂肪酸可能促進三陰性乳癌的腫瘤生長。研究發現,這種癌細胞中的FABP5含量較高,使得這些細胞更易受到ω-6的影響,因此限制此類脂肪攝取或可減少腫瘤生長的風險。專家建議女性除了定期自我檢查,還應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以早期發現乳癌。
台灣女性最常見的癌症為乳癌,其中以「三陰性乳癌」的治療特別棘手。近年來,乳癌一直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而「三陰性乳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則因治療方式有限而備受關注。近期,一位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副教授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項發表於Science雜誌的研究,指出每日攝取的脂肪可能成為癌症生長的「燃料」。
三陰性乳癌的定義是缺乏雌激素(ER)、黃體素(PR)和第二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HER2)等三種荷爾蒙受體,導致這類病人大多只能接受化療,無法使用荷爾蒙療法或標靶治療。由於三陰性乳癌具有高度的基因變異性,患者在化療後常常面臨不佳的預後和高復發率,腫瘤亦可能轉移到腦部,使得死亡率偏高,因此被許多女性視為癌症中的大魔王。
研究發現,三陰性乳癌細胞內FABP5的含量特別高,這使得ω-6亞麻油酸更容易促進腫瘤生長。研究指出:
- FABP5能與ω-6亞麻油酸結合,進而增強mTORC1信號通路的活化,促進三陰性乳癌細胞的增殖。
- 即使在缺乏胺基酸和生長因子的環境下,ω-6亞麻油酸仍能促進細胞生長,顯示脂質可能是癌症進展的重要因子。
- 三陰性乳癌患者的腫瘤內及血清中的FABP5和ω-6亞麻油酸濃度較高,FABP5可能成為新的腫瘤生物標誌物。
- 小鼠實驗顯示,富含ω-6亞麻油酸的飲食能加快三陰性乳癌腫瘤的生長,並強化腫瘤內的mTORC1信號。
該副教授指出,這項研究重新評估了「健康脂肪」的觀念,因為過去關於ω-6亞麻油酸攝取與乳癌風險的關聯尚未有定論,但此研究提供了一個可能的直接證據,顯示三陰性乳癌細胞表達較高的FABP5,使其更易受ω-6亞麻油酸影響,這或許解釋了一些乳癌類型特別依賴高脂飲食的原因。
此外,教授提到西方與東方飲食的差異,指出西式飲食中常見的加工食品和高脂肪肉類使用的烹調油多為大豆油、玉米油等,而地中海和傳統亞洲飲食則更偏好橄欖油、魚類及堅果等。限制ω-6亞麻油酸攝取可能有助於FABP5表達較高的患者,並平衡ω-6與ω-3脂肪酸的攝取,有助於降低飲食對腫瘤生長的影響。
總結來說,西方飲食中高含量的ω-6亞麻油酸可能需要提高警覺,避免攝取過多有助於腫瘤生長的脂肪。
★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是一種ω-6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人體必需而不能自行合成,需透過飲食獲取。它普遍存在於植物油、堅果及動物肉類等食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