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變得健忘?一握手機就忘記目的?培養這7個好習慣,讓你的大腦重拾活力!
- byVic

讀後心得
30歲後若感到健忘,可能因為大腦未經訓練而逐漸影響記憶力。以下是幾個保持大腦年輕的好習慣: 1. **持續學習**:學習新語言或技能可以刺激大腦,保持活躍。 2. **運動習慣**:定期運動能促進血液流向大腦,增強記憶力。 3. **健康飲食**:攝取Omega-3和抗氧化食物,減少糖分及加工食品。 4. **社交互動**: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有助提升情緒健康。 5. **充足睡眠**:每天保持7-9小時的睡眠,幫助大腦修復。 6. **管理壓力**:學習放鬆技巧,如冥想和深呼吸,減少負面情緒。 7. **挑戰大腦**:嘗試新事物或益智遊戲,可以提升記憶力和邏輯思維。
30歲以後是否覺得健忘越來越嚴重?有時候拿起手機卻一瞬間忘記要查什麼?其實在25歲之後,如果不積極訓練大腦,隨著年齡增加,記憶力會受到影響。快來看看如何訓練大腦,保持其高度敏銳,避免早衰!
讓大腦保持年輕的好習慣:
- 持續學習新事物:學習新的語言、樂器、棋類或技能,能刺激大腦神經迴路,防止記憶衰退。閱讀書籍、參加線上課程等都能使大腦保持活力。專精與否並不重要,重點在於積極行動並享受學習的過程。
- 保持運動習慣:嘗試多種不同的運動。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能增加腦部血流,促進神經元生長。同時,力量訓練與瑜珈也有助於提升專注力並降低壓力荷爾蒙。
- 健康飲食:多攝取富含Omega-3的食物(如魚類、堅果)和抗氧化的蔬果(如莓果、深色蔬菜),減少加工食品和糖分。適量的綠茶和黑巧克力能提升專注力和認知功能。
- 保持社交互動:與家人、朋友保持聯繫,參加社交活動可以減少焦慮與抑鬱,提升情緒健康。研究表明,擁有良好的社交網絡能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 充足睡眠:每天維持7至9小時的睡眠時間,讓大腦有時間修復,健康的深層睡眠有助於清除腦內毒素,降低失智症風險。建立規律作息,避免睡前使用電子設備,提升睡眠品質。
- 管理壓力與情緒:適度的壓力能激勵人前進,但持續過大的壓力則會影響記憶及認知能力。學習深呼吸、冥想、寫日記或接觸自然來紓解壓力,並保持樂觀與幽默感,能讓大腦保持彈性,降低焦慮。
- 挑戰大腦:避免一成不變,嘗試不同的通勤路線或改變日常習慣。可以玩數獨、拼圖、益智遊戲等,這些都能幫助維持記憶力及邏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