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腫脹疼痛?小心可能是十字韌帶受傷!醫生建議「這種治療」以防止關節退化。
- byVic

讀後心得
64歲的李先生因左膝不穩定及疼痛就醫,檢查後發現膝蓋嚴重積水,並有輕微退化及十字韌帶撕裂等傷害。醫師指出,十字韌帶的損傷需要依賴腿部肌肉穩定膝蓋,長期可能導致關節磨損。如果常規治療無效,則可考慮增生療法,如高濃度葡萄糖水或PRP(自體血小板療法),以促進受傷部位修復。醫師建議,若膝痛持續超過兩週應及早就醫,以免情況惡化。
64歲的李先生左膝一直感到不穩定,偶爾伴隨疼痛。最近因膝蓋腫痛復發,前往醫院復健科就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膝蓋積水嚴重,抽出了50cc的關節液。後續的X光及核磁共振檢查顯示,除了輕微的退化和前十字韌帶的部分撕裂,半月板及副韌帶也有受傷的情況。
- 十字韌帶撕裂或斷裂是常見的膝關節損傷。研究指出,每年至少有20萬人因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 若十字韌帶受損,腿部肌肉需要承擔穩定膝關節的作用,這可能導致膝蓋出現痠痛的情況。
- 長期的膝關節不穩定會加速磨損和退化,若嚴重到出現積水,會出現如活動受限、行動困難、無法彎曲以及明顯腫脹等典型症狀。
在治療方面,若膝蓋腫痛持續超過兩週未見改善,則可考慮增生療法。常見的檢查手段包括超音波、X光及核磁共振,如果發現軟組織受損,則通常會選擇增生療法。
- 傳統治療通常以消炎止痛藥及物理治療來緩解疼痛,並輔以運動訓練強化大腿肌肉以穩定膝蓋。
- 對於較嚴重的扭挫傷或撕裂傷,若超過兩週仍無法修復,則可考慮增生療法,常見的有高濃度葡萄糖水和PRP治療。
簡子軒醫師說明,PRP治療是從自體血液中抽取約10cc的血液並分離出血小板注射到受傷部位,能促進細胞增生、軟骨修復及血管生成。由於是使用自身血液,這種療法相對安全,但如有影響血液的慢性疾病或免疫疾病則不適合使用。
- 療程上,通常每2至6週注射一次,根據病情可能需要3至4次注射。注射後患部可能出現痠脹感,因此需持續進行復健及定期回診。
- 同時應保持良好的飲食,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水分,以及充足的睡眠,以促進更佳的治療效果。
最後,醫師提醒,由於人體有代償機制,受傷後即使不能立刻行走,經過短暫的休息可能又能再度行走,因此很多人會忽略傷勢的嚴重性,導致未能及時治療,情況進一步惡化甚至提前造成膝關節退化。建議膝蓋疼痛超過兩週仍無改善者應及早就醫檢查,以免惡化。
延伸閱讀:膝蓋痛影響生活甚鉅!醫授「自救解方」:這1類運動幫助大不再喊膝蓋痛!不只跑步,這「2種」運動也能護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