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指出:「美國對中國科技創新力的評估過於低估」
- byVic

讀後心得
《新蘇黎世報》的評論指出,雖然美國試圖限制對中國的高端芯片出口以遏制其科技發展,但效果有限。中國企業如字節跳動、大疆和比亞迪正引領全球創新。評論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應用和市場驅動創新方面快速前進,而美國仍依賴傳統的創新模式,這使其在全球科技競爭中處於劣勢。同時,中國的外資吸引力受挫,2022年外國直接投資下降至1992年來最低水平,企業對中國經濟未來持謹慎態度。
《新蘇黎世報》發表了一篇客座評論,指出華盛頓試圖通過限制先進芯片對中國的出口來遏制北京的技術發展,但此策略貌似效果不彰。當前,像字節跳動、大疆和比亞迪等企業已經在全球創新標準中占據了領先地位。該篇評論標題為《美國低估了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到字節跳動開發的TikTok,其AI驅動的內容推薦技術已經超越了Facebook和Google,該平台的算法高度先進,令美國競爭對手難以複製其精準的個性化推薦能力。大疆作為全球領先的無人機制造商,現在控制著市場的70%以上,而美國尚未出現能與之相抗衡的競爭對手。大疆的無人機不僅性能優越,還在技術優勢和價格競爭力上超過了硅谷的其他產品。比亞迪在電動汽車領域迅速崛起,逐漸對特斯拉的市場主導地位形成挑戰。這一趨勢勢必會持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將人工智能確立為國家優先發展方向,期望加速將中國從傳統制造業轉型為先進科技產業。相比之下,美國及歐洲的創新模式仍然依賴傳統路徑,包括大學研究、專利體系和風險投資基金,而中國模式則強調以大規模應用和市場驅動為核心的創新。中國不僅在AI研究論文的發表數量上領先全球,其真正的優勢在於能夠迅速將AI應用於電子商務、金融、物流和制造等多個行業,以驚人的速度創造經濟價值。
該評論的作者指出,歐美的技術創新多重視理論突破,中國的創新則聚焦於實用性和市場需求,因此能以驚人的速度創造經濟價值。評論中提到:“華盛頓應該承認中國在核心技術方面的實質性進步,而不是將其視為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這種防守性的立場只會導致被動反應,而非戰略規劃,美方正在錯失引領新時代科技發展的機會。問題已不再是中國如何追趕,而是美國為何未能預見這一切。如果美國找不到這個答案,那麼未來科技趨勢的引領者將是中國,而美國將不得不努力追趕。”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於北京召開之際,另有評論強調中國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也反映在外國直接投資數據上。去年,外國直接投資降至199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最新數據顯示,德國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僅為44億歐元,遠低於2021年投入的74億歐元。目前對華投資主要來自於已有業務的再投資,而非新增資本流入。除了越來越嚴格的政治管控,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走向的不確定性也使外國投資者變得謹慎。官方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經濟增長5%。中國政府今年設定了“約5%”的增長目標,此數字更多是向外界傳遞穩定的信號,而非中國經濟實際狀況的真實指標。中國總理強調,5%的經濟增長目標基於對政府能力的“堅定信心”,但在這個實行威權統治的國家,政府的信心是否足以讓企業界重回中國市場並增加投資,仍需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