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的標題:川普2.0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 學者警示:北京正在打「國際大統戰」
- byVic

讀後心得
政治大學教授王信賢在講座中指出,川普2.0對中國的態度更加強硬,主要人事安排以鷹派為主,對中談判策略更具籌碼。他分析北京透過「國際大統戰」與「國際游擊戰」回應美方行動,並試圖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以穩定局勢應對美國挑戰。王信賢強調,美中戰略競爭是一場長期博弈,中小型國家需在此情勢中找到避險空間,特別是台灣應思考如何保持彈性。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在今日的演講中指出,川普的第二任期對中國的態度將變得更為強硬。他表示,當前北京正透過「國際大統戰」和「國際游擊戰」來應對,對於台灣的避險空間問題,需要深入思考。
今天中午,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舉行了一場以「川普2.0」的國際影響與政經效應為主題的講座,由王信賢擔任講者。他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的人事安排以對中強硬派為主,顯示出他對中的態度更為明確,這也成為中美談判的籌碼。川普以快速的節奏提出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格陵蘭、北約和俄烏戰爭等問題,目的在於清除障礙,積累資本以應對美中關係。
王信賢強調,川普2.0的特徵可概括為孤立主義、交易主義和民粹主義,許多議題都是「可計算的利益」,美國的利益被置於首位,核心價值並不再強調民主同盟等議題。
關於北京如何應對美國,王信賢分析道,在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北京明顯試圖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如韓國和日本,而南海衝突在最近幾個月也顯得較為平穩,對台灣的針對性也有所克制,這是因為其希望穩定周邊局勢,以集中力量應對美國的影響。
他歸納出北京對美國的應對策略可分為兩大主軸:國際大統戰和國際游擊戰。國際大統戰的策略是「聯左、拉中、打右」,即聯合全球南方國家、拉攏被川普激怒的國家(例如歐洲),並打擊美國。而國際游擊戰則是運用「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策略,例如川普對多國加徵關稅,而中國則持續主張多邊貿易體制;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時,中國則強調扮演全球環境治理的領導者,顯示出「美國不做,中國來做」的立場。
王信賢最後指出,美中戰略競爭是一場長期的博弈,當兩個大國顯現出對峙態勢時,中小型國家必須尋找自己的避險空間。目前,許多中小型國家採取「以靜制動」的策略應對局勢,而台灣則趨向「以動制動」,因此,台灣需要更加深入思考其避險空間的選擇,並保留一些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