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取消2300億美元製造業激勵計劃,製造強國夢想遭遇挫折?
- byVic

讀後心得
印度政府決定不再延續2300億美元的制造業激勵計劃(PLI),該計劃自推出四年後即結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約750家企業參與了此計劃,但由於補貼發放緩慢,生產目標未能達成。雖然一些企業要求延長執行期限,但政府表示不會變更計劃。該計劃實施後,印度制造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反而下降,還面臨來自中國等競爭對手的挑戰。雖然部分行業如手機和制藥獲益,但其他領域則未見進展。政府正考慮新的替代方案以支持制造業發展。
根據印度四名政府官員的透露,莫迪政府決定不再延續價值2300億美元的制造業激勵計劃(PLI)。這一計劃原本旨在吸引企業遠離中國,但在推出四年後便匆匆退場。目前已有750家企業參與了這一計劃,但補貼的發放進度緩慢,而計劃不會擴展到14個試點行業之外。雖然一些企業提出延長執行期限的要求,但政府表示生產期限將不會延長。根據公開資料,大約750家公司參與了該計劃,其中包括蘋果供應商富士康和印度信實工業。依據該計劃,企業若達到各自的生產目標與截止日期,將能獲得現金獎勵。印度政府的目標是希望到2025年制造業在經濟中的佔比能提高至25%。然而,實際上制造業的佔比卻從15.4%下降到14.3%。
根據路透社所獲得的政府文件和信函,很多參與該計劃的公司未能啟動生產,部分達成生產目標的企業則面臨補貼發放進度緩慢的問題。截至2024年10月,參與企業僅生產了1519.3億美元的商品,僅佔政府設定目標的37%;而印度政府只發放了17.3億美元的補貼,僅佔計劃總撥款的不到8%。自該計劃推出以來,制造業在印度經濟中的比重逐漸下降,印度商務部在最近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截至2024年11月,參與企業已生產價值1630億美元的商品,但並未提及計劃是否會到期,僅稱該計劃已經帶來了一些成效。
兩名政府官員向媒體指出,該計劃的結束並不代表印度放棄制造業發展的目標,政府正考慮替代方案。去年,印度政府曾多次為該計劃辯護,特別是在制藥和手機制造領域,這兩個行業的增長非常迅速。在2024年4月至10月間發放的6.2億美元的激勵資金中,約有94%被用於這兩個行業。儘管在食品行業,某些企業因未達投資門檻或未能實現最低增長要求而無法獲得補貼,但這一行業的總產量仍超過目標。於此同時,一名不願泄露姓名的官員表示,官僚作風與繁瑣的審批流程仍然是影響計劃效果的主要原因。另一名官員透露,政府考慮直接部分補償企業建廠投資,讓企業更快回收成本。
在全球貿易環境面臨挑戰的背景下,專家對于印度制造業的未來持悲觀態度。有人指出,印度可能已錯過了振興制造業的機會,並對未來的計劃持懷疑態度。儘管印度在制藥與手機生產行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他行業如鋼鐵、紡織和太陽能電池板的進展卻不理想。在太陽能領域,根據評估報告,多家參與激勵計劃的公司預計無法達標,商務部也已拒絕延長計劃至2027年後的請求,理由為延長計劃可能使表現不佳的企業獲得不公平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