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現象引發惡性競爭 中國餐廳關閉數量創下新高
- byVic

讀後心得
在北京郊區的倉庫裡,商人安大偉正在檢查二手廚房設備,這些設備來自因新冠疫情後經濟衰退而關閉的餐廳。他指出,開餐館對普通人而言幾乎注定失敗,因為消費者在支出上愈加謹慎,造成了激烈的價格戰。2024年,餐飲業的經營困難加劇,倒閉餐廳數量創下歷史新高。中檔餐廳因無法覆蓋成本而特別容易破產,導致存活下來的業者不得不降低利潤。整體來看,中國餐飲業的前景黯淡,競爭對消費者和餐廳皆形成壓力。
在北京市郊的一個破舊倉庫內,商人安大偉檢查著一排排的大型冰箱、工業爐具和商用面包烤箱,準備轉售給餐飲業者。這位38歲的二手廚房設備銷售商表示:“對於一般人來說,開餐館幾乎注定要失敗。”每一台設備背後都隱藏著一家北京餐廳倒閉的故事。許多餐廳業主將自己一生的積蓄投入新冠疫情後的經濟復蘇,但隨著中國經濟放緩,消費者開始在外出就餐上縮減開支,進而引發了一場價格戰,價格低至9.9元的咖啡和99元的四人套餐。擴大內需成為中國執政者今年的主要任務,他們希望藉此抵消美國關稅和持續的房地產危機的影響。
然而,2月的消費者通脹率卻以自2024年1月以來最快的速度下降,令人擔心通縮的情況會加劇。安大偉與其團隊每月需要拆除200家餐廳,與前一年相比增加了270%。企查查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倒閉的餐飲公司數量達到歷史新高,接近300萬家。安大偉指出,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每月餐廳的關閉率超過10%,有時甚至超過15%。在北京那些倒閉的餐廳中,安大偉的工人們忙著搬運椅子、烤箱、儲物櫃和烘焙推車,利用叉車將設備裝載。與此同時,公司的收入在2024年下降了超過兩成,原因在於現在開業的多為小型、管理成本低的飲料店和面包店,它們的設備開支較少。
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附近的一個冷清商場內,一家面包店開業14個月後關門,店經理指出,每月5萬元的租金和低客流量是關閉的主要原因。他表示:“隔壁有家味道不如我們的店,但價格便宜了10元,顧客都偏向便宜的產品。”還有另一位經理提到:“人們的經濟狀況變差了,即使有錢,也不願意像以前一樣花錢。”分析師表示,中國餐廳的平均壽命僅約500天,在北京更是降至一年。市政部門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廳的淨利潤暴跌88%。一位食品行業分析師指出,中檔餐廳面臨破產的風險更高,因為它們的利潤無法覆蓋成本。安大偉指出,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餐廳用不斷更新的菜單來吸引疲憊的顧客,為生存努力掙扎。
他補充道,不少餐廳不得不將成本壓低至每位顧客約70元至80元。在本月的兩會上,中國官員承諾要破除“內卷式”競爭,但餐飲業是問題最顯著的領域之一。2024年,隨著許多餐廳的倒閉,中國食品和飲料行業的總收入增長率從2023年的20.4%降至僅5.3%。對於生存下來的餐飲業者來說,必須大幅削減利潤率才能勉強維持。安大偉將價格戰的根源追溯至2023年,當時中國取消了疫情限制。他表示,在房地產、教育、金融和科技等行業大規模裁員後,餐飲業吸引了大量新入行者。安大偉強調,這種惡性競爭最終會對消費者不利,“一旦餐廳承受不住不斷的虧損,就會設法增收,這通常只能通過降低食材質量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