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可能成為發展援助強國嗎?
- byVic

讀後心得
中國與美國的對外發展援助模式截然不同。中國主要透過有償貸款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專家認為其不太可能填補美國在民主和人權領域的空缺。雖然美國在2024年提供了560億美元的援助,中國的具體數額不詳,但從2015年至2021年間每年向東南亞提供約55億美元。韓國和日本被預測會增加對亞洲的援助,但其預算仍遠低於美國。專家指出,中國可能會利用此機會擴大在地區的影響力,並可能開始提供無償貸款及氣候融資。
儘管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其對外發展援助的方式與美國卻存在顯著差異。專家指出,北京主要以有償貸款形式提供援助,並通常集中於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澳大利亞智庫的執行主任表示:“中國不太可能在促進民主、媒體自由、公民社會、LGBT權益或婦女權利方面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白。因此,其他援助國必須確保這些重要領域不會成為美國削減援助的犧牲品,這一點至關重要。”
中國的援助模式與美國的援助模式截然不同。根據美國政府公開數據,2024年美國全球援助總額為560億美元,其中美國國際開發署負責的資金約為324.8億美元,支援亞洲和大洋洲的資金約為70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鮮少公開其對外援助的具體數字。然而,根據2023年度報告,自2015年至2021年間,中國每年向東南亞提供約55億美元的官方發展基金,其中四分之三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報告指出,這類貸款多為非優惠貸款。
報告中的一位副主任表示,美國的撤出為中國重新定義其全球發展角色提供了機會,但他認為中國不會活用這一機會。“中國一向專注於基礎設施項目,無法期待其填補美國在民主、健康和教育領域的資金缺口。”報告還指出,中國一直是東南亞國家官方發展資金的最大單一來源國,但近年來其資金支持有所減少。
區域影響力方面,專家認為韓國和日本可能會加強對亞洲國家的發展援助,但兩國需大幅增加預算才能取得實質性成效。作為曾經的受援國,韓國的官方發展援助預算在2024年達到4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並計劃在2030年將這一數字翻倍。一位政策研究員指出,韓國一直在努力成為援助提供國,並具備相應的經濟實力來支持這一目標。然而,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2023年韓國和日本的對外援助總預算約為220億美元,遠低於美國的800億美元,這意味著兩國需顯著提升援助預算來填補美國的空缺。
若中國在發展援助領域借此機會擴大地區影響力,則情況會有所不同。專家表明,中國的對外援助過去主要以貸款支持各類項目,但未來可能會在亞洲大幅增加無償貸款,因為這提供了削弱美國影響力的良機。研究員還表示,最近的跡象顯示中國正在拓展新的援助領域,“去年,中國首次承認其也在提供氣候保護融資,這可能意味著中國將在對外援助方面展現更為開放的姿態。”
DW中文有 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未經授權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