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嬰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不幸去世 醫師警告新生兒面臨高風險可能引發大流行
近日國內出現第二例新生兒腸病毒死亡個案,涉及未滿1個月的男嬰,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醫師指出,伊科病毒對新生兒危險性高,可能引發重症,而今年重症病例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早產兒中。專家提醒,若新生兒出現發燒與活動力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疾管署亦表示,伊科病毒在台灣已多年未流行,最近病例增加不排除有大流行之虞,將持續監測疫情。
The argument in favor of using filler text goes something like this: If you use any real content in the Consulting Process anytime you reach.
近日國內出現第二例新生兒腸病毒死亡個案,涉及未滿1個月的男嬰,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醫師指出,伊科病毒對新生兒危險性高,可能引發重症,而今年重症病例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早產兒中。專家提醒,若新生兒出現發燒與活動力下降等症狀,應立即就醫。疾管署亦表示,伊科病毒在台灣已多年未流行,最近病例增加不排除有大流行之虞,將持續監測疫情。
近日國內發現今年第二例新生兒因感染伊科病毒11型而死亡的案例,患者為北部一名未滿1個月的男嬰。醫師指出,伊科病毒常見於新生兒,並可能導致重症情況,台灣已多年未見流行,因此不排除大流行的風險。最新的疫情報告顯示,近期腸病毒就診人數波動,但仍有重症病例通報。專家提醒,若新生兒出現發燒或活動力下降等情況,應提高警覺,並強調伊科病毒的傳染途徑類似於其他腸病毒,主要透過接觸病患分泌物或糞便感染。疾管署也表示會持續監測相關疫情。
衛福部疾管署今日(25日)公布今年第2例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為北部未滿1個月的新生男嬰,感染伊科病毒後併發重症。該嬰兒於3月中旬出現肝炎及敗血症狀,最終因多重器官衰竭於發病約一周後不幸去世。今年累計3例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含2例死亡),請家長注意幼童的相關症狀。
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今年第2例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該名北部未滿1個月的新生男嬰感染伊科病毒並併發重症。嬰兒在3月中旬出現肝炎及敗血症狀,最終因敗血性休克與多重器官衰竭、不幸於發病約一周後過世。疾管署提醒,近期腸病毒疫情雖處於低點,但仍有病例通報,呼籲大家關注新生兒及幼童的健康狀況。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於25日宣布今年第2例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雖然腸病毒疫情處於低點波動中,但仍有持續的重症病例通報。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於25日報告今年第2例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雖然近期腸病毒疫情波動在低點,但仍有持續的重症病例通報。
疾管署今日(25日)公布國內今年第2例腸病毒併發重症死亡病例,該名北部新生男嬰未滿1個月,由於出現呼吸困難入院,後續出現血氧低、心搏過緩等症狀,最終於3月17日不幸去世,檢查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至今國內累計3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診病例(含2例死亡),呼籲民眾關注新生兒與幼童的腸病毒重症前兆。
疾管署今日公布國內今年第二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案例,受害者為北部一名未滿1個月的新生男嬰。該嬰兒於2月中旬因呼吸窘迫住進兒童加護病房,隨後出現多項敗血症徵候,最終於3月17日不幸去世,確診感染伊科病毒11型。今年累計有3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2例為新生兒,重症病例數略高於2021年至2024年同期。疾管署呼籲民眾注意新生兒及幼童的腸病毒重症早期徵兆。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25)日通報今年第2例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累計有3例確診,均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台大醫院小兒科呂俊毅醫師警告,國內育齡婦女對該病毒的抗體比率偏低,可能導致潛在的大流行風險,呼籲家長留意新生兒及幼童的症狀。疾管署表示目前腸病毒疫情仍在低點波動,持續監控情況,重申注意感染控制,防範病毒擴散。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國內流感疫情已脫離流行期,並持續降溫,上週類流感就診人次約11萬,新增24例重症和11例死亡。儘管新冠疫情仍然低迷,但病例逐漸上升,並新增7例重症和1例死亡。她呼籲民眾儘快接種JN.1疫苗以降低重症風險,並提醒大家注意呼吸道疾病預防。同時,4月8日起將開放65歲以上及高風險族群可追加接種第二劑JN.1疫苗。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於25日宣布,國內流感疫情已脫離流行期,近期就診人數持平於流行閾值。儘管新冠疫情仍在低點波動,但近三週出現緩步上升,並新增重症個案。她呼籲民眾儘速接種JN.1疫苗以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本流感季累計1167例重症及265例死亡,主要集中在65歲以上長者。疾管署將於4月8日起為高風險族群開放第二劑JN.1疫苗接種,並提醒公眾持續注意呼吸道疾病的預防措施。
衛福部疾管署今日表示,3月16日至22日類流感就診人次約11萬,疫情已脫離流行期。流感抗病毒藥物公費擴大使用將於3月底截止。雖然流感病例數下降,但近期新增24例重症及11例死亡,主要由A型H1N1引起。流感在急診佔比約11.4%,需注意重症風險。本流感季累計1176例重症及265例死亡。至於COVID-19,新增7例重症及1例死亡,疫情處於低點但有上升趨勢。呼籲尚未接種JN.1疫苗者儘速接種,庫存僅剩6.9萬劑,效期至4月5日。
知名火鍋連鎖「涮樂和牛」宜蘭羅東店在試營運期間爆發食安事件,63人通報中有33人就醫,調查顯示主要病因為諾羅病毒。疾管署檢驗17件檢體,發現5名病患和5名無症狀廚師皆呈陽性反應。此病毒傳染力強,可透過汙染食物或接觸汙染物傳播。雖然近期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數有所下降,但仍為五年內最高,疾管署提醒民眾加強衛生及環境清潔,出現症狀時及時就醫。
「涮樂和牛」宜蘭羅東店在試營運期間發生食安事件,63名顧客通報食物中毒,33人就醫。疾管署調查顯示,主要原因是諾羅病毒,檢驗中5名病患及5名無症狀的廚師均測試為陽性。儘管全國腹瀉就診人數下降,但仍創下近5年來的新高,疾管署呼籲加強衛生防護,並建議有相關症狀的民眾儘速就醫。
近期國外麻疹疫情嚴峻,特別是在越南病例大幅增長,全年累計案例達三千五百例,較去年增加一倍。美國也出現病例增加的情況,衛生局提醒即將放假的民眾出國旅遊時需提高警覺,做好防護措施,以免感染。麻疹以空氣和飛沫傳播為主,病症包括高燒、咳嗽和皮疹,未接種疫苗者風險更高。如出現類似症狀,應佩戴口罩迅速就醫。衛生局建議避免帶未滿一歲或未接種疫苗的幼兒前往麻疹流行地區,並建議成年人出發前諮詢是否需要接種疫苗。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勤洗手及佩戴口罩也是防護要點。
桃園市衛生局提醒近期國外麻疹疫情嚴峻,特別是鄰近國家的病例快速增加,並呼籲計畫出國旅遊的民眾提高警覺,做好自我防護,以免感染。麻疹為高度傳染性疾病,主要透過空氣和飛沫傳播,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衛生局建議,如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旅遊史。此外,應避免未接種麻疹疫苗的幼兒前往流行地區,並可考慮在出國前向醫療專家諮詢疫苗接種建議。
肺癌已成為高雄市的主要死亡原因,統計顯示每半天約有2人因肺癌去世,死亡率高於全台平均。由於高雄地形狹長,患者就醫面臨距離問題,許多人因此放棄治療。高雄長庚醫院副部長王金洲指出,該院今年接手市立大同醫院,旨在提供更方便的治療選擇。他強調癌症治療應更加積極,透過基因檢測針對性治療,並已將免疫治療列為無腫瘤基因突變者的首選,助於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根據最新統計,高雄市肺癌死亡率高於全台平均,每半天約有2人因肺癌去世。高雄地形狹長,使患者面臨治療不方便與長途車程負擔,許多人因此放棄治療。高雄長庚醫院最近接手市立大同醫院,提供更便利的醫療服務,並推動精準治療。透過基因檢測,醫師可以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免疫治療則成為無腫瘤基因突變患者的重要選項,幫助患者延長存活並改善生活品質。
臺東縣衛生局與各鄉鎮市衛生所合作,於每年3月24日的世界結核日,推廣「0324舉手一起篩 結核說掰掰」活動。邀請縣民參加潛伏結核感染篩檢與治療,旨在共同消除結核病對公共健康的威脅。衛生局呼籲結核病接觸者主動篩檢,早期發現和治療,並強調結核病的傳播方式以及潛伏結核的重要性。從3月24日至5月24日,實施為期兩個月的「324專案」,優先篩檢結核病接觸者,名額有限,符合資格者須提供身份證明文件。報名者將接受抽血檢驗,陽性個案將轉介至醫療機構進行評估與治療。欲了解更多資訊可查閱臺東縣衛生局官網。
臺東縣衛生局與各地衛生所合作,推廣「0324舉手一起篩 結核說掰掰」,以響應世界結核日。從3月24日至5月24日,將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潛伏結核感染篩檢與治療專案,鼓勵結核病接觸者及年滿18歲的民眾參加。衛生局呼籲早期篩檢與治療,維護個人健康。名額有限,符合條件的民眾需提前報名,並可查詢相關資訊。
64歲的李先生因左膝不穩和疼痛就醫,檢查發現膝蓋積水及多處受傷,包括輕微退化和前十字韌帶撕裂。台北慈濟醫院簡子軒醫師指出,十字韌帶損傷是常見的膝關節問題,可能導致長期不適和關節退化。常規治療包括消炎藥物和物理治療,若症狀持續,可能需要考慮增生療法,如高濃度葡萄糖水和PRP。簡醫師強調,若膝蓋痛超過兩週未改善,應儘早就醫以避免情況惡化。
64歲的李先生因膝蓋不穩定及疼痛就醫,檢查發現有50cc關節液積水及前十字韌帶輕微撕裂。醫師指出,十字韌帶損傷是常見膝關節問題,若長期不穩定會加速退化。常見治療包含消炎藥和物理治療,若超過兩週無效可考慮增生療法,如高濃度葡萄糖水和PRP治療。醫師提醒膝蓋疼痛超過兩週應及早就醫,以免惡化。
今年台灣出現兩例腸病毒死亡病例,皆為因伊科病毒感染的新生兒。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呂俊毅提醒,伊科病毒症狀不明顯,但對於1歲以下新生兒特別危險,尤其是未滿3個月的嬰兒。疾管署通報,最新一例死亡病例為未滿1個月男嬰,因肝炎及敗血症狀逝世。目前國內腸病毒流行情況較去年低,主要個案為克沙奇A16型,伊科病毒重症案例已達3例。呂主任指出,育齡婦女對伊科病毒的抗體比例偏低,使得嬰兒更易感染,提醒孕婦與新生兒應避免接觸病患,並強化衛生習慣以防病毒傳播。
今年台灣有2例腸病毒死亡案例均為感染伊科病毒的新生兒。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呂俊毅指出,伊科病毒症狀不明顯,但對1歲以下新生兒特別危險,尤其是未滿3個月的嬰兒。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公布的第2例死亡病例為北部未滿1個月的男嬰,出現肝炎及敗血症狀後不幸去世。目前國內腸病毒處於低點,流行情況低於去年,但近來有個案增多的跡象,引發警示。呂俊毅提醒大眾及醫療機構注意衛生,避免病毒傳播。